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关于消费扶贫的建议及对策

2020-10-26 09:07  铜川日报

潘旭辉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购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产品,帮助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印台区是全市重点农业区县,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现代果业、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3大产业为主导,以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干杂果、乡村旅游4个特色产业为辅的“3+4”扶贫产业新格局。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让众多扶贫产品变现增值,使贫困群众收入更多、脱贫成色更足。对此,必须把做好消费扶贫、搭建扶贫产品产销平台、帮助贫困群众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卖出去”“赚回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印台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的消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铜川市印台区消费扶贫实施方案》,从扶贫产品认定、扶贫产品“八进”和扶贫产品销售等方面对全区消费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布局。在盐城市亭湖区设立了陕西铜川特色产品(亭湖)展销馆,展销印台苹果、紫砂类、陈炉仿古瓷类等印台特色产品。紧抓中国人民银行定点扶贫机遇,促进扶贫产品进京销售。连续两年在陕科大校内举办印台区农产品扶贫交易会,在学校教工生活区建立了印台区扶贫驿站,在北京举办了印台苹果(北京)推介会。设立了印台区扶贫产品体验中心,开展了特色扶贫产品年货节活动。打造“果乡瓷都、印在心中”印台电商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了印台苹果、三眼古井饸饹、春蕾鸡蛋等特色农产品网络品牌。

消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印台区通过扶贫产品推介展销、企事业单位采购内销、东西部协作助销、线上“云推介”、京东、淘宝直销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销售了大量扶贫产品增加了收入。通过实践发现,印台区消费扶贫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设施农业、中药材、苗木花卉等产业规模较小,扶贫产品生产大多处于自发组织阶段。苹果、核桃、樱桃等初级农产品大多处于零散销售状态。大多数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在起步阶段,农村规模化经营主体发展不足。种植业以粮食、水果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生猪、鸡、鸭为主,扶贫产品大多处于农业产业链条的最初端。印台农业企业(合作社)创始人大多是农民,缺乏品牌和管理人才,致使扶贫产业和扶贫产品做大做强难度较高。

如何让消费扶贫一直“火下去”,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打造优质扶贫产品。按照“一产业一龙头、一基地一主体”的发展要求整合资源,大力推进“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群众(贫困户)”发展的五联模式,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形成村企联合、产业连片、责任连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加强“三资”管理,盘活闲置资产,规范开展区产权交易中心线上运营业务。按照“区运营、户受益”原则,实施好光伏和万头肉牛、生猪养殖等区级重点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按照“镇统筹,户受益”原则,以“产业基地+村集体经济”模式,实施好镇级跨村项目。因村施策,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育,增强村集体经济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级企业的纵向合作和相关企业的横向互动,由企业合作社对区域内扶贫产品进行收集、品牌设计、商标注册等,通过企业自身营销渠道实现农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扶贫产品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利润分成,维护双方权益,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二)积极搭建扶贫产品销售平台,持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要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者协同发力。一是建设完善的扶贫产品供应链。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合作社申报认定更多的扶贫产品,提高扶贫产品覆盖面,打造更多优质的印台扶贫产品品牌。做好市场调研,开设扶贫专柜、专馆、专区,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购买扶贫产品。二是持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各级各部门加强沟通,创新举措,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积极引导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带头采购扶贫产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餐厅等购买扶贫产品,并推进双方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通过发放扶贫产品消费券动员干部职工和辖区居民购买、帮销扶贫产品。多措并举稳定外需,广泛动员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通过“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省级“两联一包”等方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组织参加各类扶贫产品展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外出招商等活动,通过抖音、微信、直播带货形式推广宣传本地区扶贫产品。举办好区内各类扶贫产品展销、促销活动、节庆活动,积极邀请外地客商、企业来印采购、帮销扶贫产品。鼓励引导扶贫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商超等,引导鼓励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优先采购扶贫产品。

(三)延长扶贫产业链,提高扶贫产品附加值。转变发展理念,不仅要追求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招引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我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苹果、奶畜等优势特色扶贫产品的市场终端产品的研发与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建设,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扶贫产品收益最大化。

(四)加大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产业的发展与强大,关键在人才。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进一步配套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围绕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对企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推动我区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带领全区老百姓增收致富。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时期。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持续加强对消费扶贫的引导,鼓励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非贫群众持续增收不致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全站热点
美丽长寿之乡 温馨重阳之约

2020-10-25 13:03阅读

延安市各县(市、区)在农高会上签约多个项目

2020-10-24 13:06阅读

农高会开幕首日渭南展区备受瞩目

2020-10-23 12:06阅读

市审计局举办“庆丰收奔小康 勤俭节约大家倡”道德讲堂

2020-10-22 08:01阅读

前三季度 渭南市城镇新增就业3.79万人

2020-10-20 10:00阅读

武关镇人才驿站聚人才促振兴

2020-10-19 08:27阅读

未央区:“四强化四确保”助力国有企业退休党员组织关系顺利转接

2020-10-16 15:4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