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全国抗战初期,铜川地区存在两个不同性质的统治区域。铜川地区的各级中共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隶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所辖的党政机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抗战,发展各项事业,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带领边区军民进行反摩擦自卫战争,维护了统一抗战的大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发展壮大了中共组织,发展边区经济,守卫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
在耀县西部、北部和同官县的同官原以及宜君一部分地区归属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管辖。这一区域内有中共关中特委领导的中共淳耀县委,书记先后为张凤岐、陈学鼎、田仲阳、杨植,副书记先后为李科、杨植,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统一战线工作部,县委下辖6个区委,其中在铜川地区的有中共虎家河区委员会、中共占虎区委员会、中共照金区委员会。
1940年10月,在反摩擦斗争中,关中分区的东邻庙湾、柳林、瑶曲、同官原等地相继解放,中共关中分委组建中共关中东行政区工作委员会,书记郭进亭,下辖庙湾、柳林、瑶曲、同官原4个区委,21个支部。1943年2月,东行政区工作委员会改为同宜耀工委,书记杨安仁,10月,同宜耀工委辖区并入淳耀县,一直坚持到解放战争,辖有6个区委,46个支部,667名中共党员。同时在辖区内建立有抗日民主政权淳耀县参议会县政府,县长先后为封正宝、张凤岐、郭树庭、郭存信、刘永培。东行政区办事处主任先后为郭进亭、杨安仁、霍如琯。同宜耀县政府县长先后为田润芝、李积成。1943年同宜耀县撤销,辖区划归淳耀县,县长为李积成,副县长房文礼。1937年10月,建立了淳耀县保安大队部,大队长先后为王克仁、左文辉、王方民。政治委员先后为陈学鼎、田仲阳、杨植,隶属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和淳耀县委。1941年12月,在保安大队编入关中分区地方武装后,淳耀县委随即成立了淳耀县民兵大队部,隶属关中分区警备司令部和淳耀县委。大队长先后为封正宝、刘永培、李积成,政委先后为张风岐、陈学鼎、杨经纬,参谋长先后为耿元林、赵一如。
在铜川地区的国民党统治区域,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着铜川地区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组织。主要有中共耀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先后为郗成斋、陈景藩、刘永福,机关先后在县城和阿姑社,先后辖有中共阿姑社区委、中共野狐坡区委、中共王堵村区委,发展党员近百名。中共同官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先后为贾武祥、李特生、韩学礼、宋任远、李波。中共宜君县工作委员会,1938年2月前隶属陕西省委,后隶属中共洛川工委,先后下辖14个支部,党员90多名。
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共组织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动员人民参加抗战,缴纳粮草、出壮丁,在发展中巩固中共组织,在巩固中提高战斗力。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反共高潮,耀县、同官、宜君的反动势力抬头,特务活动猖獗,破坏中共组织,迫害进步力量。国统区的中共组织坚决贯彻中共中央“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组织工作原则和中共陕西省委关于严密党的领导,紧缩组织机构,工作重点由发展转为巩固的指示,保存了党的力量。国统区的中共组织或遭破坏、或被迫隐蔽,先后都停止了活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加上华北解放区的严重自然灾害,抗战进入极端困难时期,为了战胜困难,夺取抗战胜利,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政策。1942年12月,中共陕西省委与中共关中分区党委合并,成立了中共关中地委,铜川中共组织统一归属关中地委领导,在中共关中地委领导下,铜川各级党组织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