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对症”帮扶搞产业 “驻村”住进群众心

2020-08-25 17:01  渭南日报

记者 周佳 姜晓

“以前在西安打零工,租房、吃喝花费大,收入也不稳定。2019年村上办了产业园,我就回来主要负责鸡的饲养管理,每月能挣2400元,收入稳定了,生活也有了奔头。”临渭区阳郭镇三官庙村一组贫困户张小红满脸笑容,眼睛里洋溢着喜悦。

阳郭镇三官庙村距离集镇12公里,属横岭地段贫瘠山区,全村共有1610人,耕地2820亩,其中核桃种植2400余亩,核桃产业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种植管理粗放,多年种植的核桃树品种不好,核桃产量下降,村民的收入也是逐年递减。“青皮核桃一斤收8毛来钱,一亩地好了才收入四五百元。”阳郭镇包村干部胡百强告诉记者,不少农户因此积极性受挫,选择外出打工赚钱,村子各方面发展停滞不前,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面对现状,2019年渭南市政协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多方考察决定转换思路,以土地流转为依托,立足林业发展优势,改善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打造出“上中下”立体经济收益模式。即核桃树上结核桃,核桃树下养土鸡,核桃园内养土蜂。这一想法公开后,得到村民积极响应,一期23.8亩核桃地很快流转成功,建设成了以养鸡为主的林下产业园,目前存栏鸡4000余只,鹅百余只,存栏关中黑猪10头,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直接带动贫困户18户,预期今年年底会给贫困户带来收益。

市政协驻村扶贫总队长张骏记得刚到三官庙村的时候,村部的院落里乱七八糟,只有五间房还有裂缝不安全,院子外面有个简陋的厕所,周围杂草没过了膝盖。“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一个村子发展好不好,与村支部的“精气神”密不可分。于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立即行动起来,从抓村容村貌做起,协调资金投资建设村部办公楼;对村部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进行硬化及绿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投资5万元,修建村部卫生间,解决办事群众如厕问题,同时也带动了新型农村公厕改革。现在,村支部院内院外舒适整洁,面貌一新。

58岁的廖纺棉是村子里种植紫花地丁草受益者,在驻村工作队的倡导下,刚开始种了8亩地,赶上当年的好时月,一斤草籽卖五六十元,草叶一斤能卖到5元左右。后来,尝到甜头的廖纺棉不断扩大规模,又多种植了两亩地。紫花地丁草可以套种在核桃树下,同一片地,可同时种植两种农作物,用廖纺棉的话来说,“村里的路修好了,又平又宽,种在地里的农作物不怕客商找不来!”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队配合扶贫办组织村部道路建设工作,完成通村道路硬化4510平方米,贯穿到村户,解决群众耕、种、收出行问题。同时配合区交通部门完成“三阳”路改、扩建工作,改、扩建了6.5米宽、4.6公里长的柏油路穿过村道,让农副产品出山有了保障。

李新乾患有腰椎间盘,回想起多年来挑水的日子,她感慨很多,“以前吃的村上井里的水,每天都要去挑水。挑半担水回家也要一二十分钟,一路上走走歇歇休息好几次。现在好了,村上通上了自来水,24小时供水,再也不用担心季节性断水!”特殊的地质地貌结构使三官庙村水资源匮乏,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长期得不到保障,能用上安全干净的水,成了当地群众的期盼。2016年驻村队员入户了解到群众吃水难问题后,立即协调水务局在村上打了5眼井,扩大水源,今年以来整改饮水管网6150米,安装智能水表104只,优化176户群众饮用水供水状况,彻底解决了群众靠天吃水的历史。

搞好基础建设,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市政协机关扶贫路上不忘孩子,2017年协调资金为村上三关庙小学建设图书阅览室和电脑图书室,购置了文体器材。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激发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斗志。“城里孩子有的学习条件,我们会努力让农村娃也享受上。”张骏介绍,下一步的扶贫工作将继续着力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发展,农村闲散人员就业,爱心超市规范运营,美丽乡村建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促进三官庙村村民尽快走上致富路。

全站热点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调研长安区“两个年”活动

2020-08-25 10:33阅读

“旅游扶贫 你我同行”2020西安市旅游消费扶贫暨蓝田县旅游消费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0-08-24 16:17阅读

延安市在分会场参加全省视频调度防汛救灾工作会议

2020-08-22 15:02阅读

长安区五台街道举行科级干部竞职演讲

2020-08-20 10:35阅读

运用科普E站信息化平台,助力创文宣传 雁塔区科工局(科协)督导社区科普中国e站创文宣传工作

2020-08-18 12:55阅读

电商培训进社区 助力居民创新业

2020-08-16 11:01阅读

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实施《铜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知识竞赛活动举行 吴延旗刘厚安宋桂合成登鹏出席

2020-08-14 09:0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