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救急难“绿色通道”让困难群众“受助及时”

2020-07-30 11:03  铜川日报

“六稳”“六保”探民生⑤

有温度 有速度

救急难“绿色通道”让困难群众“受助及时”

本报记者 焦悦

“给娃看病欠下了一屁股债,这8000元补助对我家来说真真是雪中送炭哩!”提起前一段时间村上、街道办及民政部门对家里的帮助,刘海峰眼含热泪。刘海峰是新区坡头街道办事处长命村马莲组村民,今年1月4日,他9岁的小女儿刘小欣(化名)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紧急送往西安治疗。刘海峰本人2018年11月在广东打工时突患肾病,每年需要住院打针、吃药,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女儿这一病,对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村上“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干部找上门,了解情况后,迅速将信息上报给坡头镇街道办和新区社会事业局,不到一周时间,刘海峰就拿到了“救急难”补助金8000块钱。随后村上还为他家申请了低保,每个月能领到低保补助金1450元。“当时正值疫情期间,来回不便,我还在西安陪娃看病,村上干部到我家排查了解到情况后,让我把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发给他们,三四天我就收到了这救命的8000块钱补助。”刘海峰回忆道。

“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是市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的要求,为保障困难群众生存权利,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救急解难的托底作用而在全市所有村、社区建立的队伍。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是它的最大特点。“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以村“两委”、社区“两委”成员为主体,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各村(社区)村(居)民小组长、包片队员、网格员、村医组成。截至目前,全市参加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队员共3629人,全市各个区县、38个乡镇(街道)、73个社区、359个村已实现服务队全覆盖。

队伍成立以来,他们以“三排查三清零”为抓手,经常性深入辖区村(社区)入户走访,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相关信息,对居民(村民)家庭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突患重病等及其他急需救助的急难事项,第一时间向乡镇(街道)进行报告。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人口、边缘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等困难人群,特别对突发性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造成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基本生活困难人群,经常性地开展动态摸排,逐户逐人掌握具体情况,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等兜底保障范围。自排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农村低保覆盖率由3.48%提高到4.75%,共纳入农村低保人数4852人,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同时,市民政局建立了急难问题“绿色通道”,区县民政局在接到乡镇(街道)的急难事项报告后,迅速进行核实,并按照相关政策及时给予救助。对涉及其他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急难事项,进行分办转办;对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大急难问题,适时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救急难”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形成救助合力,有效解决群众的各类急难事项。

疫情期间不便接触,市民政局又在全省率先推出“e救助”非接触式救助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通过关注“e救助”微信公众号,线上提交申请材料,全流程网上办理,足不出户就可实现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民政业务申请。截止6月22日,全市共网上受理群众救助6408人次,我市网络救助申请的乡镇普及率达到100%。“‘e救助’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办),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主任冯雄文说。

今年2月15日,61岁的耀州区石柱镇龙首村村民黄兴民意外收到了民政部门送来的6000元临时救助金,这笔钱帮他缓解了因住院治疗支出大笔医药费造成的生活困难。据悉,他从申请临时救助到拿到这笔钱,只用了半天时间,是全省民政“e救助”的第一人。

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切之情,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救急难“绿色通道”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织密织牢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全站热点
市人社局:“两免一串不见面” 人社服务更方便

2020-07-30 08:10阅读

“小小网格员”彰显“大格局”

2020-07-29 10:15阅读

凝心聚力谋发展 招商引资谱新篇

2020-07-28 09:02阅读

苏陕协作——太仓市陕西商会助力周至黑布林销售

2020-07-25 17:10阅读

新丰街道皂安村、姚罗村“一对一产业帮扶结对”启动仪式

2020-07-23 20:20阅读

汉阴县上半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2020-07-22 10:15阅读

长延堡街道召开违建整治工作推进调度会

2020-07-20 10:5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