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卫锋 赵婧 吴奕蓉)近日,记者来到耀州区关庄镇柏树塬村梨园组,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桃树,只见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虽然遭受持续低温霜冻和冰雹影响,但在村党总支部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果农采用花期喷水滴灌、熏烟、水肥一体化等措施,使鲜桃再获丰收,产销两旺。
村民陈喜民家里有两亩桃园,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效益一直不好。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扶贫干部帮助他新栽了两亩桃园,几年来通过村上和合作社的培训和技术指导,陈喜民有了稳定收入,摘掉了“贫困帽”,他现在对鲜桃产业信心满满。他说:“我是2019年通过种桃脱贫的,家里有4亩园。这是第3次卖桃,刚开始卖就有5000元收入。根据今年的情况,估计还能卖五六千元。晚熟是幼园,也能卖五到六千元,桃产业确实不错。”
徐金柱是村里的桃树种植大户,有15亩桃园,也是村上首批种植桃树的农户,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的他熟练掌握了各种鲜桃管理技术,每年经济收入可观。今年虽然受霜冻和冰雹影响,但在他的精细管护下,产量不错。徐金柱说:“桃今年前期受了些冻,最后又被冰雹打了,但是今年亩产也在3000至4000斤左右,不愁卖,客商每天都在拉。”
柏树塬村梨园组位于耀州区中部山区,属于典型的渭北旱塬区,海拔高、土层厚,是鲜果的适生区,生长的鲜桃不仅个头大,而且色泽红、口感好,吸引了周边客商年年前来收购。咸阳市三原县客商张银平说:“我在这地方收桃已经11年了,这儿的桃品质好,市场销量也好。”
柏树塬村梨园组曾经是个信息阻塞的贫困村,上世纪90年代群众主要以小麦、油菜、玉米种植为主。1996年,村党支部决定发展桃树种植,先后从山东、杨凌等地引进了北京八号、沙红、中油13等名优新品种。为了做强做大鲜桃产业,还成立合作社,负责技术培训、管理及销售问题,每年春季举办桃花节,为采摘和销售打下基础,让鲜桃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柏树塬村干部任战利说:“我们柏树塬支前河片区有鲜桃800亩,今年总产量大概200多万斤,纯收入200多万元,我们村打算今后进一步增强管理技术,扩大面积,形成自己的品牌,还准备给桃套上纸袋,提高质量,朝着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真正把桃产业作为支前河片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