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合阳:发挥黄河资源优势 打造绿色生态渔业

2020-06-28 15:01  渭南日报

渭南日报见习记者 贾维 王怡

6月18日,“脱贫攻坚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合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来到合阳渔业养殖基地,实地走访了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合阳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和龙祥水产养殖场三家渔业养殖公司,深入了解合阳生态渔业养殖情况。

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位于县城东部黄河西岸,地理优越,交通便捷,拥有15.7万亩平坦开阔的黄河滩涂,其中宜鱼面积5.8万亩,地热水资源丰富,是省内主要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鲈鱼是发展渔业养殖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五六月正值鲈鱼生长的季节,采访团首先来到基地内的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

作为国家级家鱼原种场,该场具备保种、选育、繁育等功能,不仅负责向西北五省区及河南、山西等提供优质家鱼原种,还担负着黄河沿线多地市增殖放流、大宗水产优质苗种基地的支持培育等任务,场区每年仅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就能售出2.6亿尾鱼苗。

“鲈鱼一般吃的是水生动物,经过人工驯化后可饲料为食。”新民家鱼原种场场长王鹏告诉记者。

据王鹏介绍,公司驯化车间每次可以驯化50万鱼苗,且成活率较高,市场价格可达50万元左右,每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大鲵俗称娃娃鱼,近年来,大鲵的养殖受到广泛重视,是非常有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在合阳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各养殖车间内,采访团成员参观了从幼年到成年各阶段人工饲养的娃娃鱼。

虽是炎炎烈日,但一进养殖车间,记者们便感受丝丝凉意。由于娃娃鱼喜阴怕光,每个养殖车间都建设成了遮阴、避光的环境,并在管理和进出水方便处设置了众多养殖池。

“公司现在大鲵存栏40多万尾,建了许多小池,大小分类、分开饲养。目前,3至5斤的商品鱼,场区已有10万尾左右。”养殖场场长陈久安说。

而娃娃鱼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至6年方可成熟,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人工繁殖较为困难。拥有如此大的存栏量,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在繁育方面有什么先进经验?

据陈久安介绍,其公司繁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养殖过程中还不断攻克了大鲵养殖参繁率低、受精率低、孵化率低、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还投入科技创新资金4800万元,系统解决了大鲵的苗、饵、疾三个关键技术难题,有效地提升了科学养殖水平。

“因为养殖经验成熟,目前,我们还按照‘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各方面支持养殖户,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使大伙儿能一起取得更多的收益!”陈久安笑着说。

碧水青天,白鹅和小黄鸭悠闲地漂浮在湖面,鱼儿在水面轻轻翻跃,泛起阵阵涟漪……“这儿可真美!”来到龙祥水产养殖基地的采访团赞叹道。

在这个露天鱼池,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是特色。

养殖场场长吴永宾介绍,“我们在池塘中固定了几个流水单元池,通过机械装置使水体循环流动,池子后方增加了鱼类排泄物收集装置,既解决了自身污染的问题,还让整个鱼塘实现了活水养殖。”

“在内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池塘亩产可达1至2.5 吨,是普通养殖2到8 倍的产能。”吴永宾说,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这种内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鱼肉卖相和肉质会更好,更绿色环保。

“这是一种可控制、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管理系统,或许可以推动渔业养殖步入新的时代!” 吴永宾自信地说。

近年来,合阳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优质的渔业资源,使绿色生态渔业发展稳步推进。目前,全县养殖水面4.5万亩,年产水产品4.8万吨,占我市水产品总产量三分之一,全省五分之一。渔业综合产值5.7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以上。渔民通过发展水产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渔业养殖也成为合阳沿黄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全站热点
铜川市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

2020-06-28 10:12阅读

汉中高交大队联合多部门举行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020-06-25 13:13阅读

央广网:端午安康 云约安康 探索龙舟节庆新模式

2020-06-24 12:10阅读

庆“七一”送关爱促攻坚 山阳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一线过“红色生日”

2020-06-23 08:12阅读

鄠邑区召开“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周调度会

2020-06-19 18:12阅读

莲湖区统计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

2020-06-17 19:45阅读

以务实举措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2020-06-16 09: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