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国玺)印台区积极开辟新途径,大胆探索新办法,勇于创造新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服务为抓手、群众满意为目标、协同治理为重点”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新体系”。按照“区域统领、条块结合、街社兜底”思路,将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健全联动体系,共驻共建共享。一是树立“大党建”理念。以区、镇(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三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明晰工作职责、定期沟通协商、联动解决问题,形成了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在整合人社、民政、卫健、生态环境等部门网格员的基础上,重新招录网格员,参照企业标准为网格员缴纳“三险一金”,着力打造统一管理、职责清晰、资源共享的网格管理员队伍。三是强化“兜底式”保障。围绕社区发展需要,统筹党建、民政、社保、发改、综治等各类资源,建立兜底保障和自然增长机制,优先足额保障社区工作所需,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统筹落实各类服务资源,让老百姓得实惠。
打造以“多元服务”为抓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引导城市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有机整合、统筹利用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推动组织共建。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全区8个镇(街道)、22个社区与200余家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实现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二是推动活动共联。通过在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联合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社区QQ群、微信群、公众号及时发布各类用工信息等,先后培育打造了“五访五送”服务、“五心五共”服务、志愿服务等党建服务品牌,切实提升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三是推动资源共享。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动提供服务,驻区单位积极开放资源,做到信息、文化、阵地、服务共享,实现有效互联互动。
提升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基层治理“新效应”。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根本追求。一是强化政治属性。创新推行“敞开式办公、组团式服务、开放式活动”模式,建立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表现社区反馈制度,持续深化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各领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强化政治引领。每名党员在工作日佩戴党员徽章;统一悬挂党员家庭户、党员家庭示范户标牌;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定党员责任区,以党员身份的“曝光率”赢得群众信任感和服务满意度。三是强化服务功能。在各类志愿者队伍中开展“点单式”服务,向群众公布党员志愿服务的项目、内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城关街道鑫光社区以教师、医疗、在职党员等10支志愿者服务队为主力军,通过群众点单、党组织下单、服务队接单的“菜单式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激发以“协同治理”为重点的基层治理“新活力”。从机制创新、责任落实、工作保障入手,建立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协同治理、协商共治体系,不断激发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力。一是抓体制创新。按照“一企(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一策”的办法,按照地缘、业缘、趣缘关系,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二是抓工作保障。建立区财政预算、区管党费拨付、街道社区自筹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抓责任落实。区委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设置考核指标、加大考核权重,有效引导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