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流浪儿童的救护工作,累计开展临时庇护服务16例,救助流浪儿童260名。
6月4日上午10时许,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教室里,16岁的晓鹏(化名)在中心教育助理的陪伴下,进行简单的读写训练。一年前,晓鹏被派出所民警送到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时,狂躁易怒、情绪不稳,经专业医院检查诊断为反应性抑郁症。针对他的情况,中心社工为他量身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课程表。除了给他教授简单的基础知识外,每天还要进行生活能力、行为习惯、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训练。每隔一段时间,老师还会带着他去公园、银行、超市等公共场所,帮助他融入社会。经过近一年循序渐进的教育引导及心理疏导,晓鹏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现在他每日心情愉悦、情绪平稳,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们的工作不仅是照护孩子的生活起居,更要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和晓鹏一样,生活无着、失学辍学、留守流动、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临时庇护照料、心理疏导、教育支持、行为矫正、监护指导等多项服务。同时,还开展防拐、防骗、防传销法律常识和青春期健康教育等普及教育活动,目的就是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本报记者鲁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