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让群众致富有底气——富平县就业扶贫工作小记

2020-04-30 10:13  渭南日报

4月16日,贫困群众荆小庄已在广东一家工厂上了一个多月班,领到了3000多元工资。“回家过年没想到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没法上班,愁得坐立不安。后来县上安排了大巴车把我和好多乡党送到工作地,让我能安心挣钱改善家庭状况。”他在电话里难掩兴奋。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富平县始终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环节。同时,紧扣“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这条主线,用足“绣花”功夫,通过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托底等有力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开展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据统计,富平县贫困劳动力5379户9058人,县内就业5636人,其中政府主导的公益岗位安置1179人、从事一产种养殖就业2858人、县内转移就业1371人、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吸纳就业117人、县内创业111人;县外转移就业3375人、县外创业47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目标。

今年面对疫情影响,该县很快出台了《富平县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就业产业扶贫十五条措施》,将就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稳定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六个一批”促就业,即:优化服务转移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企业复工带动一批、项目建设吸纳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奖补激励扶持一批,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根基。

发展社区工厂和扶贫基地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挣到钱

富平县惠泽制衣有限公司产业扶贫梅家坪镇社区工厂成立于2017年5月,设立裁剪、缝制、检验锁定、整烫包装四个车间,让周边160余名群众特别是近30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岗位。

贫困群众陶美丽腿部有残疾,无法干重体力活。经过岗前培训后,她熟练掌握了缝制衣服手艺,在该社区工厂一干就是两年多。

“每个月在这里做衣服能挣3000多元,我挺满意的。现在俩娃都在上大学,日子越过越好了。”她边踩着缝纫机麻利地缝制工服,边笑着对记者说。

针对贫困劳动力更愿意在家门口就业的实际情况,人社部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富平县结合实际,通过社区工厂、扶贫基地等就业扶贫载体,让更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就了业挣了钱。

位于庄里镇杨家村的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柿饼等富平特色农副产品的农业企业,也是富平县的扶贫基地之一。贫困群众宋银庄常年在该公司从事管理相关工作。“我在这里上班好几年了,离家近,工资也可以。”他憨厚一笑说道。

为鼓励企业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富平县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管理规范、吸纳就业能力强、且与贫困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认定为扶贫基地,给予每人500元奖补性职介补贴;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创业人员在移民搬迁社区或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等创办的生产加工型工厂认定为社区工厂,给予每人1000元一次性岗位补贴,不超过50%水电场租两费补贴,促进它们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富平全县已创建就业扶贫基地5家,社区工厂7家,共安置贫困群众117人,仅2019年就吸纳了43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这些不同的就业扶贫载体,承载的是相同的就业脱贫梦。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为的是补齐就业脱贫最后的“短板”。2017年省上相关文件一下发,富平县就立即行动,将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重点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并积极协调林业、交通等部门进一步统筹公益性岗位资源,开发养路、护林、护草、生态管护等就业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虽然县上财政并不宽裕,但在公益岗位补贴发放上,该县始终按照普通每人每月800元、特设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900元的标准,不打折扣地执行。今年针对疫情防控实际,该县又增设了防疫公岗,让520名坚守在防控一线的贫困劳动力生活无忧。

公益性岗位虽“小”,但它让富平在就业脱贫路上,真正做到了不落下一人。

牵线搭桥

鼓励贫困群众走出去就业

在富平县春节后举办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会上,张旭辉选择了好一阵,终于选中了江苏的一家电子器材生产企业,成为一名产品质检员,收入近4000元。

在富平,有许许多多贫困劳动力和张旭辉一样,通过县上的劳动力转移输出,找到满意的工作,增收脱了贫。

据了解,仅今年春节至今,富平县人社局已组织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会9场,吸纳省内外115家企业参与线上招聘活动,共提供岗位1591个,线上访问量11.3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22人,包括贫困劳动力在内的342人实现了就业。截至目前,该县开展“点对点”包车送站服务18批次,输送150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7人,受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申请29人。

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创业工作,近年来,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富平县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数据比对等方式,以贫困家庭劳动力个人基本情况、就业状况、未就业原因、转移就业需求等为调研内容,核实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同时,依托陕西省就业扶贫台账系统,全面录入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由各镇(街道)每月末对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实时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状况。

紧紧抓住苏陕扶贫协作机遇,让贫困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是富平县在就业扶贫中的又一有效做法。该县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作用,通过富平县就业创业网等公众平台,设立江苏创业用工信息专版,为求职者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加强与江苏省丹阳市的劳务对接交流,组织县域内社会中介组织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苏陕劳务协作,针对丹阳市、福建闽侯县等劳务协作结对地区,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式培训,搭建就业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已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75人。

张苗苗目前就在丹阳市的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工作不重,工资也比较满意,更重要的是过来后学到了好多东西。”电话那头,张苗苗难掩兴奋。

贫困劳动力招聘会、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招聘会等一系列专场招聘会的举办,千余个就业岗位的提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等惠民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让贫困劳动力有效实现转移就业,大踏步走上脱贫致富道。

授之以渔

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

学一门手艺、让自己和儿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一直是周彩玲最大的愿望。2018年,她瞅准育儿嫂行业找了份工作,但专业知识不足让她干起来很是吃力。正在此时,富平县对贫困群众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正好有家政、育儿等专业,还报销培训费用和来回交通费。周彩玲报了名,经过系统培训后,到西安市一户家庭做了育儿嫂。

“刚开始一个月3500元,后来雇主看我管娃管得好,就把工资提到了5000元,晚上还不用带娃。”周彩玲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如今,她还有一个愿望,就是管好娃好好挣点钱,帮儿子在工作的城市买套房。

按照省市县下发的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富平县按照“人社主导、镇村配合、对象精准”的原则,结合各镇(街道)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为主,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按需进行分类,把培训班办到村组,办到田间地头,帮助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做到应培尽培,培用结合。通过技能培训,该县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到两门致富技能,依靠技术致富奔小康。

家住留古镇大岗村的苏占元家有老母亲和三个孩子,大儿子患有脑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苏占元一家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县城安了家。居住条件改善了,可在县城一家人怎么生活?

“后来我参加了县上组织的技能培训,专门学了护理,现在在县医院做护工,每天收入200多元,虽然不是天天有活,但生活不成问题,还能就近照顾老妈和儿子,很满足。”苏占元说两个女儿也开始工作,日子有奔头了。

近年来,仅富平县人社部门已累计举办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班64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968人;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19人。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全面推进就业扶贫‘百日冲刺’各项工作,巩固提升就业脱贫成效,我县正在严格按照全省‘三排查三清零’工作要求,外输内扩促就业,落实政策稳就业,优质服务强就业,多措并举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拿出决战决胜的气势,全力以赴完成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工作任务,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富平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人语气铿锵。

做好就业扶贫这一民生实事,富平县一直在努力!

全站热点
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战练兵成效如何 应急演练检验一番

2020-04-29 21:03阅读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2020-04-29 08:09阅读

打通道路“肠梗阻”,方便百姓出行路

2020-04-27 19:45阅读

山阳城关街办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2020-04-26 08:06阅读

给力4·16之持续开展各项重点工作

2020-04-23 19:26阅读

山阳实施“五个一批”巩固提升就业扶贫

2020-04-23 08:03阅读

高陵区“美丽庭院” 大讲堂首场走进通远街道杜家村!

2020-04-20 18: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