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娜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的同时,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到达产达效,工业增速和投资增速均连续15个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位列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增长2.7%,技改投资增长26.4%,分别位列全省第4、第2位。就今年工业抓什么、怎么抓,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云钊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落实,紧盯全市工业重点工作,牢记抓工业是第一要务,扛起工业稳增长的第一责任,奋力实现全市工业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保持工业经济稳健运行。
一是聚焦打通产业链,精准出招保增长。纾解难点堵点促达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及时解决四大支柱产业销售不畅等急难问题,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包抓195户规上工业企业,促达产达效、提质增效,夯实工业稳增长基础;加快推进地方煤矿全面复产,确保年产120万吨冶坪煤矿上半年投产,力促1000万吨精洗煤企业产销量同比提高50%以上,力争二季度煤炭工业由负转正,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左右。扩大华能电厂直供电交易,破题拆招促美鑫锦阳电厂3#、4#机组发电。协调美鑫公司向铭帝集团、达美轮毂等直供铝液,提升铝产业链竞争优势。抢抓全省扩大投资、市场回暖商机,支持水泥等建材企业对接省内建设项目,打通产业链,大力扩销增效稳增长;抓培育扩增量促增长,建立规上企业培育点,全年培育20户以上。多点发力克服疫情对工业的冲击,增强经济回升动力,力争全市规上工业逐月回升、逐季回升,全年增长6%。二是力促产业集群大突破,协同发力促投资。紧紧抓好航汽铝等重大产业集群类项目,坚持6A要素保障,专班颗粒化推进,精准服务,实现有效投资。全市各级工信部门联动,建立3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责任清单,按照项目落地、土建开工、设备进场、开车试产四个阶段,建立倒排工期台账,周梳理、旬协调、月推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班子全员包抓重大产业类项目,确保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天众航汽铝一揽子等建材绿色发展和支撑转型发展的好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力争全年建成工业项目30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完成投资8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8%以上。三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精准招商见实效。加快实施“延链、补链、扩链、强链”,紧盯国内外领军企业,策划包装50个集群发展类产业项目,精准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引进更多主业突出、上下贯通的产业项目,推进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光电子、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园中园,建立“一基地多园区”模式,释放园区发展活力。四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增效计划,持续深化“双百双千”工程,扩大民营经济市场主体。遴选100户中小企业,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和管理质量提升,推进拓展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5G等技术的改造应用,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创建一批省级“专精特新”、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努力形成铜川铝轮毂、刹车片等一批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000户,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