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强筋剂” ——访市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侯小洲

2020-04-27 10:08  铜川日报

本报记者 刘晓帆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坚持“六稳”、做好“六保”大力提振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我市在转型实践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12月,在全省首家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撑起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融资难,特别是人才的匮乏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要让这个蹒跚学步的‘儿童’健步快走,就需要解决它成长中‘筋骨’不强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侯小洲对发展民营经济一直非常关注,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侯小洲建议,一是要引进高精尖的管理人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中高级人才仅占7%,且60%为兼职。70%的企业为家族式管理,管理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求。2015年印台区打造的石林景区因管理不善导致运营困难,后特聘北京中红旅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现代化的专业管理团队参与管理后,使景区管理步入规范健康的快车道。我市民营企业可借鉴“石林模式”,吸纳高素质管理人才管理企业。二是要培育高水平的研发人才。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慢,适应市场需求差。民营企业应开门纳贤,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同时,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资金,自主创办或领办企业。三是要挖掘强有力的销售团队。产品销量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没有销量就没有效益,销售团队至关重要。我市棋智核桃乳原料优、产品好,深得铜川市民好评,但因缺乏强有力的销售团队,无法打开域外市场,致使企业发展艰难。因此,要提高产品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必须要加强销售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销售人才培养机制,挖掘企业“本土”人才,即扩大就业,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全站热点
周至县 “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工作再添新成果

2020-04-26 19:11阅读

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三督导组在安康市下沉督导检查

2020-04-25 16:03阅读

紫阳县洄水镇:“三抓三到位”做实“三排查三清零”

2020-04-24 09:09阅读

县长陈旭辉到山区四镇督导检查脱贫攻坚等当前重点工作

2020-04-23 10:45阅读

保障复工复产 推进项目建设

2020-04-21 13:09阅读

渭城多举措激发组工信息工作新活力

2020-04-18 16:05阅读

加强投融资规划培训 开阔财政工作思路

2020-04-16 18:2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