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雷沛见习记者 任晓彤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水沿着黄土高原蜿蜒向东,行至合阳,河面在这里变得宽阔舒缓,磅礴的黄河之水加上合阳得天独厚的瀵泉资源,形成了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湿地,孕育出独具风情的洽川黄河文化。4月14日-15日,“保护黄河生态 弘扬黄河文化 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第三站走进合阳,了解当地的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情况。
黄河最美在合阳
黄河最美在合阳,美在黄河的本身,美在黄河湿地,美在自然风光,美在黄河文化。“文王出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相传周文王和褒姒就是在这里邂逅,演绎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歌里所说的“在河之州”就是指美丽而神秘的洽川。
在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采访团乘着“关雎号”观光船,一路观赏美景,一路聆听讲解,真切感受到了“伊尹故里·诗经合阳”的诗意与魅力。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四月的微风里摇曳着,河水潺潺,穿行在芦苇丛中,如同身在画中。下了船,走到伊人桥上,不禁想起诗经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徜徉在洽川景区,不时便能看到水鸟划过水面后又隐没在茫茫芦苇当中,驻足观赏处女泉、莘国水城等著名景观,秀丽的风光令人流连往返。据景区讲解员介绍,洽川风景区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面积约176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景区,景区湿地系统内包含水生、陆生动植物两百余种,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锵锵锵……”伴随着锣鼓声,在芦苇飘摇处,合阳提线木偶戏和线腔表演精彩上演,在艺术家娴熟地操纵下,不足一米的木偶钟馗指尖灵活,有模有样地坐在小几案前,放歌纵酒,从举杯小酌喝到酩酊大醉,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艺术家们的表演太惊艳了,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看到非遗文化传承的,真正的将黄河文化与黄河的美融为一体。”国际在线记者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刚刚拍好的照片。
据合阳线腔木偶剧团副团长肖成军介绍,合阳县流传的提线木偶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近年来,合阳县本着传承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理念,为提线木偶戏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受到青少年们的欢迎,为提线木偶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让黄河文化适应时代、顺应潮流、贴近群众。
深耕渔业绿色发展
暮春四月,草长莺飞,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百亩鱼塘一个挨着一个,在黄河岸边铺展开来,鱼塘周边芦苇摇曳、白鹭齐飞,一派江南气象。
在国家级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采访团成员参观了家鱼育苗基地,场长王鹏告诉记者,因为疫情今年的成鱼销售虽然受到一定影响,自3月31日复工之后,他们积极对接客商,目前,月销售成鱼五万斤,销售额达百万,基本恢复疫情前水平。
合阳县渔业养殖基地位于县城东部黄河西岸,地处渭北奥灰质溶岩水排泄区,地热水资源为丰富,有7眼天然瀵泉和34眼自流热水井源,时涌水量7620m3,水温常年恒定29-31℃之间,是陕西省主要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20世纪80年代,合阳县逐渐发展起渔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养殖水面4.5万亩,年产水产品4.8万吨,占渭南市总产量三分之一,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五分之一。渔业综合产值5.7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以上,渔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合阳县渔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一轴、两翼、三核心”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以黄河流域生态渔业为主轴线,建设以全兴寨生态养殖核心区、黄河湾休闲渔业核心区、新民家鱼原种场为中心的科技转换区。建成集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渔事体验、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质量生态渔业。
万亩牡丹绽开致富花
在位于合阳坊镇的中资国业牡丹产业园内,1.3万亩凤丹油用牡丹已经盛开。在浓郁花香和花团锦簇中,来自东清村的贫困户严改侠正和工友们熟练的摘下牡丹花瓣。“牡丹花瓣可以用来提取牡丹纯露,因为牡丹的花期很短,摘完花后到六月份牡丹长出花夹后还可以剥牡丹籽炼油,加上剪下连枝花苞和其他一些工作,在这里每天都有活干,一天80元的工资,为我家里在收入方面缓解了很多压力。”严改侠告诉记者。
据了解,陕西合阳中资国业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牡丹种植、种苗销售、开发研制、牡丹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型企业。公司以科技为先导,通过完善牡丹资源、与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夯实基础,全面综合开发利用的科研生产体系,实现了牡丹的产业化发展。目前,该公司先后投资3.5亿元,建成21760亩牡丹种植基地,68亩专业深加工园区,把牡丹从传统的观赏、药用向食品加工、日用化工、营养保健等领域发展。带动当地贫困户300余人在此务工,人均收益每年可达1.5万元,未来通过育苗和种植基地的发展,实现带动当地工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在发展壮大同时保证农民的增收。实现农民的致富增收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2015年我们来合阳投资,其实我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经过这些年与合阳县的合作,县政府在对企业和政策支持、服务上都做的很好,我已经喜欢上大美合阳,来合阳投资,合阳政府真正把你当做一个宝,于是在2018年我建议总公司追加1.5亿资金在合阳建起牡丹深加工厂。”中资国业牡丹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庆斌如是说。
古老黄河奔流不息,黄河情怀已深深融入每一个合阳人以及来合阳投资的人的心里,合阳县将继续依托着沿黄优势,统筹好山、水、人、城的关系,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