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铜川市统计局 铜川市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14日
按照《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铜政办发〔2018〕11号)要求,全市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此次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8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各县(区)、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普查全面完成单位清查、现场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通过普查,摸清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
一、组织领导有力
2018年5月21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38个部门任成员的铜川市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铜川市统计局。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全市各县(区)、乡镇(街道办)等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均建立普查机构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全市上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提供多方保障,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市千余名基层普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对全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逐一入户完成数据采集。通过这次普查,既摸清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全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也掌握了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三、采用科学方法
为加强全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各项问题,根据《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铜政办发〔2018〕11号)要求,铜川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经普办)先后制定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问题解答制度》等制度,多项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四经普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为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在方法运用上,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对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后,对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建筑业法人单位在其注册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对数量众多的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样本登记。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生产能力、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等,根据不同普查对象,分别设置了一套表单位普查表、非一套表单位普查表、个体经营户普查表和部门普查表。
四、创新普查方式
为减轻调查对象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这次普查积极应用“五证合一”改革成果,大力提高部门参与程度。在清查和普查阶段,积极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业务资料,收集、整理了10余个部门的单位名录信息,通过比对、合并生成底册信息近7万条。全面提高普查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扩大联网直报单位范围,全面使用手持移动终端(PAD)采集数据,广泛应用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普查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电子化、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处理效率。
五、强化执法监督
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不断强化“红线、底线”意识,严格履行独立普查、独立报告职责,依法保护普查对象资料。要求各级普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不得随意修改普查对象填报数据,不得要求普查对象填报不真实数据。在登记、巡查、督查等工作过程中向普查对象宣传依法普查、依法填报的重要性,注重收集基层登记过程中出现的企业单位拒报情况,针对可能存在的虚报、瞒报、拒报等行为,市统计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经普数据再核实、统计执法行动,为经济普查工作提供严格的法律保障。
六、确保数据质量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铜川市各级普查机构狠抓源头数据质量,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加强入户数据核实与业务指导,开展源头数据自查与抽查,坚持联动审核,及时消除差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为检验全市普查工作成效和普查数据质量,铜川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事后质量抽查工作,评估验收数据质量,抽查方式采用了“重新调查式”,取代以往将普查登记数据作为参考的“回访式”,抽查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通过对抽查结果进行测算,数据差错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符合要求。周密部署动员市县各级力量,全力为国家事后质量检查做好配合、引导、服务、宣传诸项工作,抽查工作及数据质量获国家抽查组肯定。
总体来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0377个,与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长84.8%;从业人员191139人,增长1.8%;产业活动单位12222个,增长61.2%;个体经营户464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