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要抓住经济基础这个重心支撑稳就业,把发展作为硬办法、硬支撑,把贫困户、贫困群众纳入现代农业体系,把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补充,把稳就业作为保增收的抓手,响应国家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加快推动扶贫项目、社区工厂、季节性产业复工复产,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收。要坚持“四个不摘”这个重要原则抓提升,着眼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重点思考“过渡期”的问题,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既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更要制定逐步巩固提升的新措施,加强各类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管理,促进区县、行政村的均衡发展,探索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帮扶体系怎么建?贫困治理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贡献,必须构建领导有力、组织有序、运转有效的大帮扶体系。
——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第一责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党的一项伟大事业,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都要亲自抓、沉下去,对自己区域内的贫困状况、重点工作心中有数,对各自脱贫攻坚的问题难点、方法措施一清二楚,做到指挥有力、调度有方、攻坚有效。特别是区县、乡镇党委书记要统筹谋划、精准研判、精心安排,把指标任务、工作责任砸实到干部,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
——理清部门职能,夯实责任链条。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职能部门都要担责尽责,持续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特别是承担具体任务的部门,必须立足脱贫攻坚大局,履行好职能职责,执行好政策规定,抓产业的抓产业、抓保障的抓保障、抓环境的抓环境,在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上贡献力量。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拿出决战决胜的行动,把现状搞清,把差距找准,干好分内的事,种好自己的“田”。
——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在脱贫攻坚中是带头人、主心骨,是最熟悉战况的一线指战员。各级组织部门要把村“两委”班子和农村党员培训作为基层党建的重大课题,不仅要抓好初心教育、信念教育,更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经济模式上培训提升,结合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思考如何发挥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联通帮扶网络,统筹各方资源。决战决胜靠的是三军用命、万众一心,必须多兵种、全方位作战,既要把扶贫干部作为主力军,又要把社会力量作为生力军。要坚持扶贫包抓机制,在保持“四支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向“清零”难度大的村增派帮扶干部,形成集中作战力量,以硬力量啃硬骨头。要强化协同运作机制,在畅通帮扶网络上打通堵点、架好桥梁,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等渠道用足用好,为贫困治理提供高效、长效的力量保障。
——强化督导督战,发扬过硬作风。督是组织形式、保障手段,战是工作要求、决胜关键。挂牌督战是为了“战”,如果层层“督”而不是层层“战”,就会成为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督导督战要落实在“战”,指导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做到以战为主、以督促战。我们既要督结果,更要督作风,党委、政府督查力量要主动督战,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好关口,纪检监察力量要主动介入,重点督查职能部门、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作者系陕西省铜川市委书记)(原载《经济日报》2020年4月13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