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铜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2020-03-20 08:15  铜川日报

(记者 朱红卫)我市坚持把“文化兴市”作为重大战略,作为推动城市全方位系统转型的重要抓手。2015年7月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西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的总目标,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做示范,求实务实惠民生,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经过四年创建,铜川市以西部排名第七、验收结果为“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的城市,这标志着铜川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建成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孙思邈纪念馆、全民健身馆建成开放,铜川体育馆、铜川大剧院、工人文化宫、铜川博物馆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增至63个,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市、区(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

不断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成立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联盟,开展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提升机制创新研究;在全省率先落实基层文化管理员财政补贴待遇;市、区(县)两馆全部免费开放;推出红色剧目《照金这片天》等10部铜川特色文艺精品;连续25年举办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实现精品化、特色化、常态化。

开展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提升机制创新研究。在册文化志愿者由创建前的2700人增至5454人,形成“360度看铜川”摄影活动等志愿服务品牌;建成“文化铜川云”数字平台,推出“你看书,我买单”线上图书服务,建成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43个便民书屋,受益人数达13.5万人同时,针对老城区文化设施不足、空间不够又难以新建的现状,探索出“一心多点”服务模式。采取“撤乡留站、并村留室”做法,有效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核心文化资源的场馆全承载,通过打造“博物馆、纪念馆之城”,建立文化旅游会客厅,让铜川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立起来、走出去。

此外,还通过“文化连心桥”“文化融合结对子”“做客半小时”等方式,加强城乡文化要素互动交流,促进城乡文化融合渗透,破解文化精准扶贫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难题。

“诗与远方·文化铜川”,这让生活在铜川的人们,阅有农家书屋、乐有社区文化室、演有阳光大舞台、学有群众艺术馆。文化发展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文化滋养,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营造出了直抵群众内心的幸福感。

全站热点
渭南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

2020-03-19 21:01阅读

礼泉去年实现2305户7399名贫困人口脱贫

2020-03-18 22:04阅读

引镇街道全面拉开"花园乡村"建设工作

2020-03-17 20:30阅读

疫情慰问暖人心,心系群众送温暖!漳浒寨街道开展疫情期间困难群众慰问工作

2020-03-15 14:55阅读

市政府召开第七次常务会议

2020-03-13 08:14阅读

武功代家社区打响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2020-03-11 12:11阅读

餐馆开门少外卖要凑起送价 上班族更关注饭馆复工时间

2020-03-09 18: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