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记者 武茵茵 实习记者 程宇婷
“倾情尽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事情,是我们努力的方向。”12月5日,白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建成说。近年来,白水县人大紧紧围绕县域经济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聚焦热点难点,依法履职尽责,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聚焦民生热点 紧盯教育发展
最近几年,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但对自主鉴别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一些带有负能量的文章信息和电子产品,容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让广大家长头疼。
为此,白水县人大经过多次调研、视察,印发了《白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范我县中小学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的意见》,随后县教育局下发文件和倡议书,各学校也制定相应规定,和学生签订承诺书,向家长发放倡议书,要求教师进课堂不带手机,对微信、QQ布置作业等问题严格控制,收到一定效果。“作为家长,对孩子不能合理使用智能手机这个问题很头疼,今年情况好多了,娃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城关一中学生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
多年来,白水县人大常委会紧盯教育事业发展,聚力教学质量提升,对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均衡等情况,通过调研、视察、检查等方式进行了持续关注。针对人大提出的均衡教育资源、解决上学难的问题,近年来全县共新建幼儿园9所,小学2所(一所在建),共增加学位3300余个。针对人大代表议案及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今年解决了城区田家炳中学、胜利小学、白水中学三所中小学校的集中供热问题。
用心用情 助力脱贫攻坚
“你看,我们现在的村道干净整洁,人畜饮水管道、自来水管道也很方便。过去我们小雷公村是贫困村,通过县人大对村里的用心帮扶、用情帮扶,这几年,村民的精神面貌、生产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连续6次获评县脱贫攻坚红旗村。前段时间统计了一下,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2000元了。”小雷公村村委会主任许峰高兴地说到。
白水县人大坚持每两月一次党组成员以讲脱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党课,每两周一次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听取政府部门、市县代表、社会阶层、扶贫干部年联合意见。连续三年开展以人大代表为主体的“脱贫攻坚战,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今年将此项活动纳入“三联系”活动之中,全县520余名各级代表参与其中,包联贫困户2300余户,接待选民5600多人次,涌现出热心为民的好代表208名,形成各类扶贫模式20余种。
依法科学履职 实践县域立法
白水县仓颉墓与庙是中国唯一为纪念文字始祖仓颉发明创造而建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来看,知名度、文化认同感较低。为了加强对仓颉墓与庙的保护,从根本上解决保护方式、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法规上规范、调整和强化对仓颉墓与庙保护与利用,提升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白水县人大及时向渭南市人大提出仓颉墓与庙保护立法建议。
2018年初《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以下统称《条例》)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项目,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白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条例》。县人大常委会立即组成《条例》起草组,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考察和相关准备工作,最终形成《条例》草案,正式文本于2019年5月上报市人大常委会。今年9月底,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批准了《条例》。
据介绍,《条例》从政府及其部门职责、保护管理、文物利用、科学研究、价值传播等若干方面,对仓颉墓与庙保护过程中不同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分别进行规范,计划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目前全市唯一对国保文物的立法保护实践。” 白水县人大办副主任侯锋刚说,《条例》的顺利施行,对文物立法具有极大地立法实践和指导意义,也对传承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