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红兰 通讯员 靳丽楠
大雪节气过后,寒气逼人,但在印台大地上却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的热潮:阿庄镇食用菌生产基地,工人们忙着采摘香菇;陈炉镇立地坡村,“一强四好”示范户贺亚婷忙着压饸饹;广阳镇井家堡村王益凤的蔬菜大棚内,一排排西红柿挂满枝头……
印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区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目前该区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4812户15699人,两年时间,完成了减贫任务的96.68%,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3.6%降至0.66%。
夯责任 抓落实 全员出列战贫困
“叔,回来这两天感觉咋样?每天还去换药不?”11月22日一大早,董乾龙就来到贫困户王立房家,看望刚刚出院的他。
作为红土镇北神沟村的“第一书记”,这名“80后”的年轻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进村入户、访贫问苦……这不仅是他的日常工作,也是全区46名“第一书记”和7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日常工作。
今年以来,印台区以开局即决战的态势,纵深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四个挂钩”、三级包抓、驻村帮扶、专班负责、“三级书记”遍访工作机制,对全区72个行政村实行区级部门包抓全覆盖,2000余名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结对帮扶,8个镇(街道)工作专班每周到镇村指导,实现领导联点、工作队驻村、党员干部包户“三个全覆盖”。同时组织“四支队伍”、镇(街道)党政领导参加各级培训班8期553人次,选派20名贫困村“两委”干部赴亭湖区短期培训,进一步增强干部啃硬骨头、打硬仗的攻坚能力;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对全区脱贫攻坚及整改工作督查检查,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报查处,对履职尽责、工作出色的27名脱贫攻坚干部提拔重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到位。
强产业 促就业 “蜂聚效应”富了民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印台,30万亩苹果树布满了山山茆茆,近2万亩丹参、连翘、金银花等中药材栽满了田间地头;光伏扶贫电站覆盖了所有贫困村,累计完成发电量1770万度,为262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手捧着今年光伏分红的1260元,看着眼前健壮又高大的牛,阿庄镇塬圪塔村贫困户杜党来喜上眉梢,“多亏党的政策好啊,让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这几年光靠养牛我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给儿子买了车,现在我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日子越过越好了!”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印台区因地制宜发展以现代果业、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以苗木花卉、中药材、干杂果、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大产业格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务用工、土地流转、股份分红等多种带动方式,把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发展链条上,形成“蜂聚效应”,助推他们稳增收、快脱贫、早致富。
2019年,印台区实施了万头肉牛养殖、光伏扶贫等28个产业项目,改造提升苹果园2万亩,栽植干杂果3550亩,发展苗木花卉1472.3亩,新栽植中药材1.65万亩。通过举办招聘会、就业扶贫信息员上门宣传等形式,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1293人,发放交通补贴14.85万元。通过扶贫公益岗、生态护林员安置贫困劳动力938人。建立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办7个、示范基地13个,吸纳就业436人,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6人。
扶志+扶智 “一强四好”树典范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那我这辈子估计都破罐子破摔了。现在日子过好了,我一定会帮助身边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提起新变化,寇广棋高兴地说。
4年前,印台街道济阳村的村民们提起寇广棋都是一个印象:认死理、爱抬杠、日子恓惶……如今再提起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称呼他为寇老板,对他的个人荣誉“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市“就业创业脱贫明星”、区级“一强四好”示范户也是如数家珍。
寇广棋的逆袭,只是印台区扶贫扶志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印台区继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连续开展了三轮的脱贫攻坚“一强四好”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实物奖励、授牌挂牌、张榜公告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振精气神。截至目前,印台区建立爱心超市81个,累计评选区镇村三级示范户927户,并常态化开展先进事迹巡展、脱贫致富故事巡讲、文化扶贫下乡巡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