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邹伟)近年来,勉县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组织工作重中之重,狠抓任务分工、基层基础、四支队伍、产业发展四个关键,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抓任务分工,构建党建促脱贫责任体系。围绕全县脱贫摘帽目标“排兵布阵”,县四大家主要领导挂帅脱贫攻坚四大战区,县级领导在包抓联系镇(办)的基础上,再分类联系一个深度贫困村、一个软弱涣散村、一个已脱贫退出村和一个拟退出村。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包抓和帮扶责任的通知》,建立“123”责任机制,即: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一票否决,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与年终目标责任考核挂钩、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县级领导与包抓镇(办)捆绑、包扶单位与包抓联系村捆绑、帮扶干部与结对贫困户捆绑,压紧压实县、镇、村三级抓党建促脱贫责任,构建“一把手”负总责,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县动员促攻坚的责任体系。
抓基层基础,筑牢党建促脱贫战斗堡垒。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先后整合项目资金35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82个,每年增加550余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加强基层保障。实施素能提升行动,结合换届选举,培养、招引516名具有双带能力的人员进入村级班子,村干部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6岁。联合纪委监委、公检法等8个部门,对全县5223名村组干部进行全覆盖资格联审,清退受刑事处罚人员18名,坚决防止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或涉黑涉恶问题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定期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话脱贫、展风采”活动,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实绩好、能讲会干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
抓四支队伍,凝聚党建促脱贫优势力量。按照尽锐出战原则,先后选派190名科级干部、38名后备干部驻村开展脱贫工作,选派1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扶贫任务重的镇挂任副职领导,充实一线骨干力量。出台《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脱贫攻坚包村扶贫工作问责实施办法》,建立研判考评、通报问责、激励关爱、交流帮扶制度,2016年以来,提拔脱贫攻坚一线干部81人,召回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13名。举办各类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4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8000余人次,分批组织全县贫困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到成都、海门等地学习考察,开阔思路眼界,提高攻坚能力。
抓产业发展,激发党建促脱贫强大动力。深化拓展党建引领三变改革,完成197个行政村清产核资、股权量化工作,采取“支部+合作社(协会)+贫困户”等模式,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117个、互助资金协会133家,全县贫困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和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印发《关于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通过资产租赁、资产经营、资产入股、服务劳务四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6400余万元。投入财政扶持资金2850余万元,实施15个“联合党委+扶贫产业园”项目,通过帮扶力量共融、村企联合共建、强村帮带弱村,形成资源互补、抱团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