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传武 胡晓波
对于一个2017年638户、206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65户、721人的贫困重点村,要在三年时间里实现全面脱贫,这是困扰汉阴县平梁镇太行村脱贫攻坚帮扶单位镇人大主席团的一道难题,驻村工作队迎难而上,认真研究,采取用好用足扶贫政策、多方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对贫困户因户施教,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沟通,力争帮助太行村实现脱贫致富。
抓好龙头带动让贫困户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家园
能人带动,群众就能看到希望。在该镇人大主席团的指导下,太行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利用晚上时间开好院落会、以如何致富为主题让群众把心里话说出来,群众的致富想法帮扶干部再集中起来,群众能和镇上干部有事说事、无事聊家常,群众的心门也就打开了。要有人带动,我们有劳力、一定赚钱,太行十组村民袁志茂代表本组23名群众说出心里话。整个太行村各组的群众会依次召开都有自己的特点,广大群众一直认为能人带动能让大家都动起来,不能丢掉种养殖这个太行村传统产业。
发展模式如何选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激发
发展模式是纲,团队形成活力才能共赢。农户选择种养业,能人大户土地流转、日常事务都得有人牵头、有人办理,仅靠镇村干部时间精力都不能保证。驻村帮扶工作队深思熟虑后,迅速召开镇村干部会、研究商定建立太行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推选人员,明确分工,让太行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为能人大户流转土地、处理矛盾纠纷搞好协调服务。土地流转了、种植品种选准了,如何调动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各方积极性,1117、136、64、46三种模式打开了太行村种养植新局面。
1117模式是土地入股分红模式。主要解决有土地无劳力户长效增收问题;同时解决各经营主体方便快捷流转土地。其基本内涵是:头两年村经济合作社不向土地出租户支付土地租金,从第三年开始进行分红:分红的办法为:经营主体拿纯利润的70%,三个1中的第一个1是土地出租户10%,第二个1是村集体合作社拿10%,第三个1是提取收益资金的10%作为风险储备金,专门用于弥补天干或雨涝等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产业损失。
136模式即合伙种植分红模式。是解决有劳力、有土地、有意愿发展产业,担心投资风险、产品卖不出去或者不懂产品销售的一种合伙种植的分红模式。具体讲,就是产业发展期间村集体合作社做到了组织发展,协调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争取到了各项优惠政策,可享受到10%的收益。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担负了技术培训指导、肥料、农药、种苗的供应、按订单协议收购了种植产品,可享受总收益的30%。农户投入时间和劳力按规定完成了协议内核定的产业园管理,可享受收益总额的60%。
4、6;6、4模式又叫双托管模式主要是太行村养牛发展,对于只有劳力、不出买牛成本的农户、由经营主体将牛委托给农户养殖,其养殖收益按照经营主体得纯利润40%,农户得60%;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只有养牛本钱,没有劳动力和养殖技术的农户,农户将牛放在经营主体(养牛大户)托养,其收益按照经营主体得纯利润60%,农户在花费购牛成本的基础上再次分得纯利润40%。
产业发展模式新成效显
据了解,太行村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选出的4名县镇人大代表,率先带头发展茶叶种植、花椒种植、并当上该村社会维稳的二、三级网格长,近年来,该村通过1117、136、4、6;6、4三种产业模式的推广运行,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已累积发展花椒、中药材、蔬菜产业1780亩。该村开展市级三变改革创新试点,太行村集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集体积累资金达 25万元,太行村总分红 128052.4元,为彻底解决弱劳动力户、无劳动力户长期稳定增收问题。按照全县产业发展三个一创新模式,大力推进茶产业园、实用香椿园建设,把本村的133户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中,目前已栽植茶苗416亩,香椿120亩,带动80人贫困人口在茶园和香椿园务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流转贫困户35户土地210亩,户均增收500元以上。促进了新民风建设,从群众等、靠、要到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片大生产景象,特别是困难群众从输血式扶贫到积极造血式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