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逐梦,在希望的田野上——渭南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9-10-18 10:08  渭南日报

逐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渭南日报记者 崔晓怡 通讯员 李传华

■动员全市800多个部门扎实开展“三联三包”活动,1267名第一书记、3万多名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精准帮扶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核定的501个贫困村退出474个,贫困人口由24.86万人减少到6.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5%降至1.8%

■蒲城、富平、澄城、合阳4个贫困县摘帽退出

金秋渭南,天高气爽,乡间村落,物阜民丰。一路走一路看,一家家村集体经济公司拔地而起,各类专业合作社作用积极,日渐成熟的电商把致富的桥梁驾向了远方,而那缀满枝头的果实,是产业兴旺的象征,那挂满笑容的脸庞,是幸福的生活呈现……渭南“三农”正在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渭南“三农”的发展变迁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脱贫攻坚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回眸过去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勇拼搏,勠力同心斩穷根,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势头,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核定的501个贫困村退出474个,贫困人口由24.86万人减少到6.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5%降至1.8%,蒲城、富平、澄城、合阳4个贫困县摘帽退出。

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更是全市上下奋斗逐梦的真实写照。播种、耕耘、成长、收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新时代的渭南人距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

坚持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谋全局

脱贫攻坚是一场复杂系统的工程,打赢这场战役,需要思想大统一、资源大整合、力量大聚集,考验的是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脱贫攻坚战伊始,我市就坚持高标准谋划,在认真学习中省有关精神,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推动全市工作整体向前的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仅2018年就先后召开11次专题会议,分析情况、排查问题、研究对策,部署问题整改、三年滚动计划等重点工作。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和委员们,多次调研、询问、视察,立足本职,献策献力。四大班子齐发力,引领全市上下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围绕“谁来抓”的问题,构建起目标体系、政策体系、作战指挥体系等“六大工作体系”。横向建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八办六组”的指挥体系,纵向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脱贫攻坚作战指挥机构,先后制定了《渭南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20余个政策性文件,动员全市800多个部门扎实开展“三联三包”活动,1267名第一书记、3万多名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精准帮扶。

围绕“怎么抓”的问题,在全省首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贫困县脱贫摘帽推进机制实施意见》,强化推进目标管理、任务清单、责任落实、统筹协作、逐级报告、督查考核、奖惩激励七大工作机制,倒逼时限制定细化30条工作措施,为实现脱贫摘帽任务制定出严格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军令状。

围绕“抓什么”的问题,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关键少数、问题整改、产业就业、资源整合、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顶层设计,拿出实施细则,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地落实。

落实“八个一批”精准扶贫结硕果

“八个一批”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脱贫攻坚战中,我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识别、帮扶、管理,聚焦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细化落实10大类“八个一批”脱贫措施,精准扶贫结出丰硕成果。

——实施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累计投入61.6亿元,使全市贫困户安全饮水达标率达到100%,所有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贫困户使用生活用电达到100%,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到100%,贫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生产生活更便利,脱贫退出的基础更坚实。

——重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能力,落实全省“3+X”产业发展战略,突出“一县一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广以“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园+贫困户”为特点的村村建园产业扶贫模式,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带动贫困户9.3万户31.87万人,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把就业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之策,动员辖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开发公益性岗位4514个,鼓励支持企业、家庭农场、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市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49家,社区工厂85家,就近就地吸纳劳动力15.4万人;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会147场次,实现就业1.9万人;根据苏陕劳务协议,强化对口帮扶,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2万人,群众脱贫致富道路更加宽广。

——强力推进易地搬迁,按照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确定的16380户62549人目标,规划设置97个集中安置点,目前,安置房建设全部竣工,基础设施配套全部到位,分房交钥匙率达到100%,入住率达到95.1%。同时,持续加强危房改造。2017年以来,全市共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131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15户,目前,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均为100%。

——扎实实施健康扶贫,统筹落实“减存量”“控增量”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四重医疗保障机制”,推进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选派10935名医生对27097户因病致贫家庭进行包联救助,让贫困户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教育扶贫收效良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共29103名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全面落实教学资助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51.8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3.32亿元,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83041人次1.18亿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4.1万人次2.76亿元。开展了“万名教师帮万名贫困学生”、贫困地区师资提升、高中高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等一系列活动,助力贫困地区学生通过教育走向希望之门。

——生态扶贫力度加大,全市选聘生态护林员1272人。因地制宜发展干杂果经济林、林下经济等产业,累计带动贫困群众4863户15713人。同时,培育发展林业龙头企业18家、专业合作社93家,提升果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6499户贫困户累计增收1075万元。

——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为全市28316户79406名农村低保对象和6867户6992名农村特困人员,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6.39亿元,累计为16万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7亿元,全市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比例100%。

——抓紧抓实“扶志扶智”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通过“雨露计划”、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有科技素养、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化农民;通过宣传报道党的政策、脱贫典型、脱贫成效等,营造出不等不靠、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点燃了贫困群众拼搏奋斗的激情。

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干、扑下身子干,不仅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更助推了产业升级、发展提速,“三农”发展蓬勃向上。

狠抓整改落实脱贫质量再提升

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让脱贫攻坚真正赢得群众满意,我市高度重视“体检”工作。一方面加强自查,通过常态化的工作督导和“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认真对待中省巡查工作,落实省委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工作要求,以问题整改落实,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安全饮水、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逐一对标,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将收入在贫困线边缘、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农户作为脱贫攻坚防控的重点对象,动员社会力量,拓展帮扶渠道,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他们滑入到贫困行列。

坚持现行标准,紧盯已脱贫和收入勉强高于贫困线的群体,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全面落实各种扶持政策,做到政策、责任、帮扶、监管“四个不摘”,持续下足绣花功夫,在产业就业上发力、在精准联结带动上使劲、在落实保障政策上下功夫,坚决不让一户因帮扶不力而返贫。

紧扣中央巡视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逐条逐项对照检查、分析原因,制定过硬过细的整改方案措施,明确整改重点任务、阶段任务和长期任务。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同时,注重举一反三,建立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确保所有问题找得准、查得实、改得到位。

今年9月以来,贯彻落实省上“三比一提升”行动要求,全市上下实行“党政主要领导每周至少用1天抓脱贫攻坚工作,分管领导持续抓,其他分管领导每月至少用1天深入包联镇、包联村调研、指导、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至少专题研究1次脱贫攻坚工作,行业部门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召开1次行业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市级包联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在包联村召开1次包联帮扶工作推进会,各级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1天深入包联户抓扶贫”的脱贫攻坚新举措,进一步配强帮扶力量,推行“户分四类”(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按“巩固户、提升户、扶持户、兜底户”分类管理)精准帮扶,通过夯实责任、强化举措,真正做到比出干劲、比出信心、比出成效,不断提升全市脱贫攻坚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水平。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计划脱贫3.1万人、退出27个贫困村、实现白水县脱贫摘帽。剩余的6.2万名贫困对象中,因残、因病比例达到64.68%,60岁以上、16岁以下无劳动能力人口占45%,低保户、五保户高达74.91%,脱贫任务依然艰巨。

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是艰难,越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渭南正向着“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高奏凯歌,砥砺前进。

全站热点
临渭区百名建档立卡学生走进“陕博” 开展社会实践公益行活动

2019-10-18 04:00阅读

印台多措并举抓培训助推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提升

2019-10-17 11:34阅读

城市文化旅游产业交流暨延安文化旅游招商恳谈会在圣地河谷·金延安召开

2019-10-16 15:18阅读

柞水“五个强化”推进河长治河管河

2019-10-15 11:28阅读

市委宣传部“四个坚持”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2019-10-14 09:13阅读

王益区用“五个一”推进调查研究检视整改问题实打实

2019-10-12 09:24阅读

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排查 做好秋季风险管控隐患排查

2019-10-10 14:4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