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挺起经济发展的“脊梁”——渭南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019-10-11 13:25  渭南日报

渭南日报记者白冰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渭南紧随祖国发展的步伐,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2002年启动“项目带动”战略至今,渭南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在秦东大地上,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组组崭新的数字描绘出新的蓝图,一项项新成绩见证着跨越,一大批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重点项目在秦东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汇聚了蓬勃力量。

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中国酵素城、南京金龙纯电动商用车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聚集。

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等建成运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郑西高铁、连霍高速、沿黄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现代交通体系正在形成……

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渭南紧随祖国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项目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2002年启动“项目带动”战略至今,我市年度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数量由60个增加到360个,增长了6倍;年度投资由最低的18亿元增加到最高的980亿元,增长了54倍;实际完成投资由2002年的16.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83.5亿元,增长了59倍。17年来,共滚动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889个,累计完成投资9943亿元。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成为渭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快马加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经济航船行稳致远,社会画卷和谐美丽,重大项目既是“稳定器”,更是“推进器”。

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多个交通项目工地,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车辆来回穿梭,工人加班加点赶进度,力促项目早日建成。

黄蒲高速是解决白水、黄龙两县不通高速问题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榆(林)蓝(田)线的一段。项目起点位于延安市黄龙县,终于蒲城县与渭蒲高速相接,路线全长80公里,总投资75亿元,其中渭南境内全长55公里。2月27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会明确要求,黄蒲高速白水至蒲城段年内建成通车,黄龙至白水段2020年建成通车。

在黄蒲高速白水连接线、白水互通立交、白水12公里、白水河大桥、包西铁路顶进涵、K80+922供水管道迁改、108国道跨线桥、渭蒲高速尾留工程和项目公司监控中心施工现场,每一处都是机器轰鸣,工人配合默契、有序施工。

“我们采用两班倒,昼夜施工,机器设备也增加了,工作面也增加了,全力以赴保进度、保质量,确保年底如期通车。”中铁二十局集团黄蒲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指挥部负责人说,截至9月初,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6.7亿元。其中今年拟通车的白水至蒲城段32公里已完成95%的路基工程、54%的桥梁工程、55%的路面基层工程、51%的路面下面层工程、16.3%的路面中面层工程,进展顺利。

交通项目在追赶超越和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中具有支撑和引导作用。今年,我市开展交通项目建设大会战,坚持把道路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的重中之重,普通公路、高速公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项目全面开花,掀起了建设新高潮。

除交通项目外,基础设施类、产业类、民生类项目建设进度良好。由点到面,从量到质,全市上下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久久为功聚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产业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渭南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工业短板,能源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与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新兴产业竞相发展。

2018年12月24日,南京金龙纯电动商用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渭南经开区。项目总投资80亿元,年产20万辆,产值600亿元,利税60亿元,是渭南有史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在这期间,市级主要领导多次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洽谈,市级有关部门和渭南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也积极作为,做了大量工作,促成了合作。

“市区两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坚定,服务高效,让我对在渭南投资发展充满信心。”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说。

目前,南京金龙纯电动商用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车架联合厂房、车身冲焊联合厂房、涂装车间、总装车间按节点有序推进。

久久为功,行稳致远。如今,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为代表的5大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15∶55.1∶29.9调整为2018年的16.8∶42∶41.2,初步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市发展动能持续聚集,新活力不断释放,经济社会步入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新阶段。2018年,渭南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69.62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241.15亿元,工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真抓实干奋力闯出发展新天地

9月20日上午,全市2019年第三次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暨富平银石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富平县举行。当天共开工项目92个,总投资19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至此,今年我市已集中开工项目406个,总投资1121.3亿元,这其中既有补短板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有增强、转换发展动能的产业项目,既保障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对达到开工条件的项目,市上每季度组织集中开工活动,在充分发挥集中开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对全市进行广泛动员发动。”市项目办主任张王俊介绍道。

旌旗猎猎,战鼓擂响。在项目建设的战场上,我市各级各部门发扬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大干实干,你追我赶,抓项目的氛围更加浓厚、机制更加成熟。

在实际工作中,我市探索出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和考核激励机制、集中审批交办和集中开工机制、重大项目领导包抓和联席会议机制、策划评估论证和储备推介机制、督导督办和半年观摩点评机制、动态信息反馈和专题问政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好转,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投资规模和速度稳步增长。

渭南70年的巨大发展变化启示我们,发展是硬道理。没有项目建设就没有渭南今天的成就,渭南明天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如今,项目遍布秦东大地,奏响了富民强市的主旋律,它们是奋斗者的足迹,它们是追梦者的身影,必将开辟出渭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全站热点
市审计局获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2019-10-11 11:28阅读

未央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

2019-10-10 11:02阅读

未雨绸缪查隐患 关口前移保平安

2019-10-09 11:25阅读

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安康市调研督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019-10-05 16:02阅读

雁塔区区委书记赵小林检查指导国庆安保工作

2019-10-01 08:56阅读

未央区重阳节走访慰问百岁老人

2019-09-29 15:41阅读

汉中市农业部门多举措助农秋收

2019-09-27 13: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