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古村古韵——韩城市堡安村

2019-10-11 11:58  渭南日报

以四合院为主的村巷

记者刘聪梅 通讯员宁永泉文\图

堡安村,韩城市芝川镇的一个古老的村庄,是陕西省首批传统古村落。古建筑群使这个古老的村庄充满古风古韵。

堡安村,《韩城市地名志》曰:以堡为安。

汉承秦制,置夏阳县,遗址在今芝川镇堡安村,《夏阳旧址》石碑仍砌在陈公家庙(祠堂)内墙上。在堡安村的古城楼上,镌刻着“韩原要冲”四个大字。《水经注》载:“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司马迁)遗文,慕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殷济墓就在堡安村西。村子原有四门,后来都拆了。

原夏阳县的东城门

韩城市列入《文物志》有6座戏楼,堡安村就占2座,都是该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巷的戏楼俗称“庙”,是村子的中心,红白喜事必过之地。戏楼两侧的八字墙,对称两幅精美砖雕,左侧“凤凰戏牡丹”,右侧“鹭子戏莲花”。生产队时,这个戏台常有传统剧目上演,演员都是村上的乡亲。“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这句响彻神州大地的秦腔《三滴血》唱词,第一次,就是在家乡的戏台上听到并永记心中的。如今,站在“庙”上的戏台下,似乎还能听到秦腔、迷胡那悠扬的音乐声。

北巷还有一个更早的戏楼“马王庙戏楼”,两侧八字墙砖刻清晰完好,左侧刻有“引商刻羽殾歌唱彻碧云高”,右侧刻有“嚼徵咀宫檀板敲推江月晓”。如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戏台西边隔巷紧邻的家户,恢复高考以后,韩城曾出过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陈少昌,他是一村一城人的骄傲!

村子以陈、樊、贾姓为主,各有祠堂,陈家祠堂是南村庄最大的古建筑群。中巷“庙”上西巷口有座建筑,叫陈家掌门祠堂。樊姓祠堂曾经是五队的队部,樊户最为骄傲的是出了樊厚甫,巷中后山上的《厚甫亭》就是为他建的。据说贾家定居堡安最早,祠堂在村南巷头,因年代久远,如今只剩残墙断壁,在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敦行处”门楣

村内原有明清四合院100余户,现仅存50余户,有“北党(党家村)南堡(堡安村)”之说。改革开放后,堡安村率先发展苹果产业,村民有钱后,分家置新房。村民当年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大多数四合院被拆了。如今走进村巷,随处还能看到不少古建筑。剩下的古建四合院门楼,仍能看到昔日浓浓的建筑文化气息。“耕读第”“勤俭居”“瑞气南临”“庆有余”等传统门楣随处可见。“永建乃家”“相叶居”“敦行处”“清白第”“永贞处”“养清风”“补衮家”“乐循理”“履正永贞”等门楣,让堡安古民居四合院独具特色。

“庆有余”墙壁

三义墓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赵武、程婴、公孙杵臼三人之墓。也是我国“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见证地。墓地四周筑有围墙,高3米多,系夯筑。当地人称“龟鹤寨三义墓”。墓地砖塔前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碑文三通。墓前均有碑楼,稍偏北一座墓碑上刻有“晋卿赵文子墓”六个隶书大字;偏东南处两墓并列,分别刻着“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碑的上款刻着“清进士兵部侍陕西抚巡毕沅题”字样。

村子东南有一古塔,原在兴安寺内,为六面五层空心风水砖塔,名“魁星楼”,村上人称“五角楼”。该塔建于1608年,通高18米。少年时经常顺塔中木梯爬上最高层去掏鸽子蛋。伏天则钻进塔中,享受从窗口吹进的凉风。顺绳爬塔,也是当年民兵训练的科目。塔角的风铃响声,成为自小记住的美妙音乐。

村东头有座砖砌门洞,是夏阳城的东门,上边原建有挺大的牌楼,只可惜倒了。采访的过程中,听到村民最迫切的声音,就是希望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

全站热点
深入课堂提质量 专业引领促提高 ----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夏家堡小学开展MS-EEPO有效教育调研帮扶活动

2019-10-10 19:40阅读

西安对口帮扶产业扶贫代表团来安签约

2019-10-10 09:09阅读

“十一”黄金周铜川市实现市场销售总额约10.8亿元

2019-10-09 10:07阅读

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安康市调研督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019-10-05 16:02阅读

未央湖街道长庆未央湖花园社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9庆国庆、迎重阳暨五好老人表彰活动

2019-09-30 18:41阅读

谭家街道万科幸福里社区开展“感恩伟大祖国,营造尊老氛围,共建和谐社区”迎双节文艺汇演活动

2019-09-29 11:41阅读

资源规划阎良分局召开党组织(扩大)学习会议

2019-09-27 10:4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