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记者 李玉红
雨过天晴,秋高气爽,行走在华州区莲花寺镇,一棵棵花椒树舒展枝丫,如玛瑙一般的累累果实悬挂枝头,让群众脱贫的愿望变为现实;篱舍厂房下,一头头肥嘟嘟的生猪憨态可掬,嗷嗷待宰……每家每户,田间地头,都洋溢着丰收的芳香和喜悦。
莲花寺镇位于华州区东约8公里处,南依国家级森林公园少华山,太平河、罗纹河纵贯南北,可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村民勤劳朴实的本色,也使得他们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能够锐意改革、艰苦奋斗、屡创新绩。
莲花寺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3户1983人、贫困村7个。截至2018年,7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527户1785人脱贫。今年以来,莲花寺镇党委、政府围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是主线、常规工作是底线、退出条件是标线”的思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群众致富为动力,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革故鼎新为己任,以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引领乡村振兴事业再续新篇章。按照既定计划,今年该镇将再有22户54人脱贫,剩余的114户144人为“兜底户”。届时,莲花寺镇将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
一片叶可以洞见秋意,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通过一个小镇华丽转身过程中泛起的朵朵浪花,恰恰可以触摸华州区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铿锵脉动。
产业兴旺 脱贫攻坚的“重头戏”
从事生猪养殖已经有年头了,可武宏利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赚得“盆满钵满”。
“照目前的行情,一头猪下来能挣近千元。我这边现在存栏有600多头,主要是菜猪,还有少量种猪。”武宏利慢悠悠地嘬了一口烟,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2017年,楠新村投资48万元,以“支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建立了北马种猪养殖产业园,作为楠新村村支部副书记的武宏利,成了这个产业园的实际掌舵人。
有村干部打头阵,有村集体经济做后盾,楠新村很多贫困户拨云见日。成立之初,村上56户贫困户悉数入股,并于2018年年底获得了第一次每户1000元的分红。今年,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生猪的价格水涨船高,这些贫困户分红将会更上一层楼。
“种植传统农作物,只能养家糊口,而要真正走上富裕路,还得发展产业。”“猪司令”张战宏的话掷地有声,一语中的。45岁的张战宏,是莲花寺镇北马村村民,因为妻子患病,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
张战宏是村医,脑子活,心劲儿也大,自身脱贫的意愿非常强烈。之前看到别人栽香椿树、卖香椿芽,他便另辟蹊径,经营了12亩地,专门给别人供应香椿树树苗。虽说收益还可以,但是支出太多,因此还不足以让他脱贫。
去年6月,在镇党委、村组干部及扶贫工作队的协助下,张战宏连贷再借凑钱新建了一个养猪场。今年前半年,养猪场的纯利润达到7万元左右。目前,养猪场的生猪存栏数量已经达到300头,张战宏的心里攒着劲儿,准备一举脱贫。
9月中旬,金银花的采摘已经进入收尾期。但在莲花寺镇新建的400多亩金银花种植基地上,仍然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这里是莲花寺镇“北花一号”金银花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基地占地500余亩,计划投资800余万元,建成后将成为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基地。该基地采用“党建+公司+贫困户”模式,带动莲花寺镇366户贫困户和38户移民户加入并享受分红。基地的负责人侯亨利告诉记者:“从收益来看,金银花可以说是种植类产业里收益比较高的。今年一斤干花的市价在80元左右,往年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150元,一亩地保守算可以产100斤干花,这就是8000元。如果加工成花茶,价格还会翻几倍。”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莲花寺镇按照“支部监管好、法人经营好、群众利益保障好”的思路积极谋划扶贫产业,目前已建成18个产业园项目,其中种植类13个,养殖类4个,工贸类1个,实现了“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带动产业,人人有收入保障”的良好局面,而且每户的带动产业至少达到2个。
庄头村的香菇产业园
美丽文明 广大村民的“幸福梦”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物质丰盈,道德的观念才会深入人心,老百姓才能自发、自觉地破旧俗陋习,树文明新风。近年来莲花寺镇农村精神文明所呈现出来的新面貌,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注脚,也是农村形象的魅力蜕变,更是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幸福跃升。
傍晚时分,年迈的白向军总喜欢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看人来人往。白向军素来爱干净。如今,家门口铺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设置了垃圾桶,环境越来越美,心情越来越好,村里的人也越来越文明了,邻里之间很少再有红脖子涨脸的事情发生。
“大家都忙着过自己的日子。有钱了自然就知道穿好点,人跟人之间说话也客气温和多了。”白家河村这几年的变化,老白是看在眼里的。“面子”亮了,“里子”美了,口袋“富了”,精神“饱了”——乡村振兴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楠新村产业分红
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同时,莲花寺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政治工作。全镇共配备保洁员188名,筹集保洁费50余万元,所有村子均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硬化道路6000平方米,修复更换路灯200余盏;成立了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莲花寺镇还积极通过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手段,延续乡村文化根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该镇在各村设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并统一配置了音响、乐器、室外健身器材等文体娱乐设施设备,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讲座、文化辅导等活动20余场次,自乐班、广场舞大赛、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成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载体。
此外,莲花寺镇还利用“道德讲堂”对农民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劳动技能培训,学习脱贫标杆、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贫困户摆脱“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通过“爱党爱国星、诚实守信星、遵纪守法星、兴业致富星”等十星评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在辖区内所有村子设置了“健康教育”“村规民约”“身边好人”等宣传栏,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赌禁毒会,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
“一路走来,有辛酸的泪水,有辛勤的汗水,更有成功的喜悦。我们只为群众做了一点点事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华州区莲花寺镇镇长王新荣的一番话,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团队深切的“民生情怀”,也让我们相信,未来莲花寺镇在群众致富、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文化下乡书画展
脱贫致富 政府工作的“关键词”
“婶,您老吃饭没?身体咋样?孩子都还孝顺吗?”“啥啊?我听不到。”“问你吃饭没有,身体好着没,娃乖不乖?”91岁的李四眠老人,要靠白家河村干部的“翻译”,才能和前来走访的王忠宝对上话。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贫困户走访,然而却让李四眠的心里暖暖的。
李四眠是一名贫困户,王忠宝则是莲花寺镇党委书记。四天的时间,103户贫困户,王忠宝不敢懈怠。生产生活情况,收入支出情况、困难和意见,王忠宝一一记在心里。
“乡镇的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是脱贫攻坚工作是核心、是关键,是所谓的‘牛鼻子’。”在王忠宝看来,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是镇党委和政府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脱贫致富 政府工作的“关键词”
“婶,您老吃饭没?身体咋样?孩子都还孝顺吗?”“啥啊?我听不到。”“问你吃饭没有,身体好着没,娃乖不乖?”91岁的李四眠老人,要靠白家河村干部的“翻译”,才能和前来走访的王忠宝对上话。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贫困户走访,然而却让李四眠的心里暖暖的。
李四眠是一名贫困户,王忠宝则是莲花寺镇党委书记。四天的时间,103户贫困户,王忠宝不敢懈怠。生产生活情况,收入支出情况、困难和意见,王忠宝一一记在心里。
“乡镇的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是脱贫攻坚工作是核心、是关键,是所谓的‘牛鼻子’。”在王忠宝看来,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是镇党委和政府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东罗村金银花产业园
莲花寺镇在产业扶贫之外,还充分利用党建引领、帮扶走访、扶志工作、就业创业、政策落实等支撑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
莲花寺镇组建了五支脱贫攻坚队伍,涉及包联单位8家,帮扶干部228人,其中镇干部31人,村干部94人,部门干部103人。每月召开两次脱贫攻坚调度会,每周一例会安排部署周五总结汇报,镇党建办、纪委每周对“五支队伍”工作情况随机抽查。
每季度召开“五支队伍”座谈会,交流经验,解决问题……这一切的举措,都是为了将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细处。今年上半年,莲花寺镇已经召开5次“五支队伍”业务培训会、2次第一书记述职研判会、1次村级专职人员分享会。
为了真正做到精准扶贫,莲花寺镇以村为单位逐村逐户研判,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脱贫巩固计划。任小军是一名贫困户,政党委和村干部在对他家的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仔细研判,精准施策。如今,他家的务工收入加上现役军人补贴,年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
丰富的文化生活
物质的贫穷尚可以通过奋斗来消弭,而精神层面的贫穷,却可能让一个人好吃懒做,让一个家庭永远沉沦。因此,扶贫要先扶志。莲花寺镇联系区文化局在各村开展了3次扶贫政策专场宣讲活动,以村为单位组织了30余场次贫困户帮扶政策培训会,新刷写30余条励志标语,并通过评选“致富标兵”“十星级文明户”等措施,奖励现金,激励后进,让贫困群众脱贫奋斗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为了最大限度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莲花寺镇党委还出台了鼓励扶持贫困户发展自主产业的意见。截至目前,全镇贫困户有288户发展传统种植业,328户发展特色种植业,15户发展养殖业,529人打工就业,有稳定收入的户数达到98%以上。
脱贫攻坚工程浩繁,事无巨细,因此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莲花寺镇将内部自查和外部监督充分结合,紧扣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列出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杜绝形式主义,防止凌空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