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陈耳巨变——岚皋西部贫困山村的脱贫攻坚成果镜头

2019-08-26 11:04  安康日报

通讯员 张昊 万静

仲夏时节,奋战数月,全长12公里的岚皋县石门镇至官元镇道路硬化工程告竣,位于官元镇西部的陈耳村,因此冲破了掣肘多年的交通屏障。

陈耳村属省定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人口239户7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607人。脱贫攻坚伊始,岚皋县委、县政府综合评定,派县交通局、县电力局驻村,县委副书记谢荧主动请缨联村,为的就是啃下陈耳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几年过去了,随着脱贫攻坚纵深推进,村里兴产业、抓搬迁、搞建设,变化巨大。

镜头一:道路畅通干劲足

陈耳村出村的公路原有两条。

一条石(门)官(元)公路,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晴时灰、雨时泥。

一条堰(门)官(元)公路,因常年的碾压,早已看不清它原本的模样。

既然路是最大问题,那我们就从修路开始到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后,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张宏暗下决心。

对陈耳村群众来说,这位交通战线尖兵的到来,为大家带来了希望。

说干就干。在谢荧的鼓励支持下,张宏开始在他的第二故乡陈耳村施展拳脚。

2018年4月,2.7公里的村内联网路建设动工;2018年10月,12公里石官公路改造及1.5公里团山寺产业路硬化工程相继动工;2019年5月,2公里的3组庙坪产业路建设动工

同步实施的还有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村卫生室、亮化工程、集中安置点建设

如今,在陈耳村放眼望去,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在村内交错铺开,村民对道路提等升级的夙愿,变成现实。

镜头二:园区进村富路长

7月2日一大早,陈书芝就带着儿子赶往园区务工。今年63岁的陈书芝是陈耳村1组村民,家中3口人,因先天智力缺陷,41岁的儿子没有成家,依然跟在二老身边。

儿子脑袋不灵光,出不了门打工,村上有了茶叶园,我和他在园区做活路,一个月就挣了将近五千块陈书芝说。

因立地条件和交通限制,产业发展一直是困扰村两委的最大难题,没有主导产业、缺少能人大户、企业不愿进来穷则思变,2017年底三变改革的政策让村上看到了发展希望。经多方考察和征求群众意见,村上决定建设富硒茶叶园区。

2018年初,陈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随即300亩土地完成流转,第一批茶苗栽植入地。到2019年初,园区面积达300亩,入股村民增加到138户。除土地流转费和合作社分红,贫困户还就近在园区务工增收,解决了一批就业无门的增收难题。

同时,村上积极动员群众发展养猪、养羊等传统养殖业,制定产业奖补办法。2019年上半年,全村生猪养殖达490余头,养羊180只,兑现产业奖补资金17.23万元。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村上建个茶厂。厂建好了企业也就愿意进来,到时村民就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了。村支部书记刘德牡指着建厂的方向,自豪地说。

镜头三:住房安全喜洋洋

5月18日,对陈耳村3组邱华青来说是个好日子。这天他搬进集镇安置点的新家,也在安置点建设工地找了个当小工的差事,日工资100元。

有新房住,又有赚钱的事干,国家政策还是好!乔迁新居的邱华青眉开眼笑,不再是半年前那个让整个工作队都头疼的收入边缘户。

3组刘志军也是搬迁政策受益者。2018年底搬进县城龙安佳苑安置小区的他,在县城一家粮油批发超市当起送货司机,两个孩子也在城里学校就读,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孩子,一举两得。

据统计,三年来,陈耳村通过进城入镇、村内交钥匙工程、村内分散建房、危房改造等安置途径,累计进城入镇86户、实施危房改造14户、村内安置18户。

2019年4月,随着最后一户特困户邱洪金入住村内集中安置房,全村所有搬迁户安全住房全部解决。

脱贫摘帽的途中,回眸一探,陈耳村已渐渐褪去了当初窘困的模样,山间道路宽广,山上绿茶飘香,陈耳正以崭新面貌,脱贫摘帽,奔向小康陈耳村联村领导、镇党委副书记周斌在微信朋友圈这样说。

全站热点
印台区走绿色发展之路谱生态文明新篇

2019-08-26 09:08阅读

汉中市深入推进“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暨扶贫扶志工作

2019-08-24 19:00阅读

莲湖区司法局领导深入社区督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

2019-08-23 17:46阅读

居民自治 多元推进 |长安韦曲街道深入探索居民小区综合提升新机制

2019-08-22 12:31阅读

第一书记风采|用真情换真心

2019-08-21 09:13阅读

丹凤移民搬迁入住率达100%

2019-08-20 09:02阅读

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2019-08-17 21: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