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段龙飞
在安康有这么一群为魔着迷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是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致力于魔芋研究的攻坚团队。这支老中青组合,他们肩负着魔芋育种与繁育、大田抗病栽培和产品开发三大任务,这也是魔芋产业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是陕西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安康魔芋产业研究院院长张百忍,他是整个团队的灵魂。从魔芋育种、繁育、栽培技术、产品加工,都有自身独道的见解。在魔芋种植上,他最先提出了将魔芋引入低海拔种植和一年制轻简化魔芋栽培技术,原因是他看到了高山区发展魔芋的局限性和种植劳动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魔芋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来源于品种本身的抗病性较差。因此,安康农科院专门组建魔芋育种研究团队,该团队由青年科研工作者负责。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现已选育出抗病性强且繁育系数高的魔芋杂交新品种安魔128。
团队里有一束光让整个队伍变得温暖。这束光就是魔芋快繁团队的负责人蔡阳光,一直致力于组培研究,解决了魔芋组培中存在的污染严重、芽分化慢、组培苗移栽难等一系列难题,集成了一套魔芋水培关键技术,为魔芋新品种的快繁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上讲良种良发,因此,魔芋新品种也需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从事魔芋栽培研究10余年,具有很强大田实操经验的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安康魔芋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邦利,由他集成的一年制魔芋抗病高产栽培技术,显著降低了大田魔芋病害的发生。
魔芋病害研究负责人可谓是背景强大,90后的覃剑峰是西农大康振生院士的学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鼠妇是一种魔芋新害虫,也是魔芋病害的诱导因素之一,揭示了魔芋虫害与病害的内在关系,为大田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结合安康富硒特色,高级农艺师陈国爱的研究方向是开展了魔芋富硒规律研究,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魔芋对硒的吸收利用规律,也为富硒魔芋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她的敬业精神时刻带动着身边的人。
最后,不得不提到团队的两位老大哥刘次鹏和王宗方,虽然已快到退休年龄,可他们依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他们是科研的后勤保障师,承担着大田、温室大棚魔芋栽培试验的所有管理工作,还经常承担大量的水电维修工作。
这是一支为魔着迷的科研团队,也是把魔芋研究当做终生事业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