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由
7月入伏以来,不时迎来的下雨天让酷热的城市里有了一丝凉爽,但雨过之后,市区依然高温闷热。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高温酷暑下,市民纷纷走进图书馆、商场、超市、公园、广场、室内游泳馆等处纳凉,亦或是到清凉地旅游避暑,尽享夏日凉爽,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书馆:乘凉学习两相宜
“一到暑假,图书馆里的人流量开始增加,市民读者们待在图书馆的时间也变长了。”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炎炎夏日,市图书馆提供的良好环境,吸引了不少人到这里看书、学习文化知识。
今年高一的李浩博是图书馆阅览区的常客,“现在是暑假,我和同学一周能在图书馆学习两次以上,这里不仅有免费的空调,而且环境也好。”李浩博说:“最近来这里自习的人就更多了,也更有了学习的氛围,比起自己在家里学习,这里让我提高了不少的效率,这样的避暑学习方式我很喜欢。”
“现在图书馆每周一15:00至18:00开放,每周二至周日8:30至18:00开放。许多学生早早地就来到了图书馆,有时候来晚了都抢不到座位。”工作人员说。
商场超市:免费空调聚人气
夏日晚饭过后,家住王益区的雷女士和女儿结伴来到一家大型商场纳凉消暑。走进商场,记者看到,大批的老人、年轻人以及带着孩子的家长在商场内闲逛。我市其他大型商场、超市同样也出现这样的“蹭冷气一族”。
记者了解到,现在为买东西而购物的市民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市民把购物看作是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因为凉快,在商场超市里逗留的市民明显多了,在超市里买点蔬菜、零食,喝点冷饮,那份轻松和惬意,让很多前来购物的市民受到感染。对于前来“蹭冷气”的市民,各大商场和超市也很欢迎,有的还专门设置了座椅供市民休息。“人多可以为商场聚人气,今天的‘蹭凉者’也许就是明天的消费者。”一名商场售货员告诉记者。
游泳池:一边运动一边解暑
“憋气,吐气,收翻蹬夹,再漂一会儿。”7月16日,8岁的贺龙娟在教练的指导下,来游泳馆学游泳。贺龙娟的母亲说:“在这大热天,消暑的最好选择莫过于游泳。我家就在游泳馆附近,我经常带小孩过来游泳。天气太热了,我觉得这种降温方式挺不错,总比呆在空调房里好,而且也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
由于天气炎热,我市众多室内游泳馆生意火爆,记者在新区一家游泳馆看到办游泳卡的市民络绎不绝,有的市民约上三五知己一起过来欢快畅游,有的则带着孩子学习游泳,热闹非凡。一位游泳爱好者说:“室内游泳池不晒也不热,避暑最合适不过了。”
某游泳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暑假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游泳或带着孩子过来学习游泳,游泳馆开始进入了营业旺季。“这段时间,游泳池像‘下饺子’,游都游不开。”
火锅店:“以热攻热”成年轻人热衷的消暑方式
伴随入伏,记者发现,在火锅串串店门前排队等候的市民仍比比皆是。这种“以热攻热”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的消暑方式,在夏天去吃一顿火锅、串串流汗排毒,反而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原来吃火锅哪有现在的环境,以前没有中央空调,又热又有味道,夏天几乎没生意,现在看店里环境,茶水、空调、去味机所有服务都到位。体验感好了,吃的人也就多了。”在新区经营一家火锅店的负责人王超告诉记者,开业一个月以来,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错,并没有出现夏季生意清淡的现象,反而很火爆。“最多一天有80桌吧,特别是在节假日,等位的情况常有。”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火锅店的环境升级了,火锅市场的细分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比如潮汕牛肉火锅主打牛肉系列,还有主打养生系列、牛油系列、特色系列等火锅。“火锅的种类多了,不再只是单一的选择,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消费的冲动和需求。”我市一家鲜鱼火锅店负责人说。
自制饮品:消暑又凉快
夏天越来越热,家里、办公室、商场处处都开着空调,冷气十足。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空气不流通,很容易患上“空调病”。这时来上一杯姜枣茶,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加上红枣的温补功能,对预防和治疗“空调病”十分有效。在新区一家家居用品店,店主侯先生正在制作姜枣茶,他一边搅动锅中的姜枣泥一边说:“俗话说‘冬病夏治’,入伏天气是喝姜枣茶的好时间,既可以驱寒祛湿,又可以养心安神,而且自己做的也没有添加剂,喝起来放心。”
侯先生表示,除了制作姜枣茶,还可以将新鲜柠檬、苦瓜、桃子泡水,加入蜂蜜后放入冰箱。自制消暑冷饮,健康卫生,还能让这个夏天“冰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