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靳丽楠
6月14日一大早,兰超习惯地打开“陕科大扶贫后援壹团”微信群,认真查看了一下本周的订单。之后,他开始打包发往西安的乌鸡蛋和乌鸡。
兰超是印台区王石凹街道王石凹村人,负责村上梦园合作社的产品销售。“以前,我们合作社生产的乌鸡蛋和乌鸡,因没有好的销售平台,卖不出去,但是现在订单多,客源还稳定,比以前好多了。”兰超说.。
订单为什么一下子多了起来?这一切,还得从印台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实施消费扶贫说起……
搭电商,群众足不出户有钱赚
兰超中学毕业后在省城打了几年工。一次返乡后,他发现村里的梦园合作社搞起了乌鸡养殖场,而把生产的乌鸡蛋和乌鸡卖出去,成了合作社的难题。因缺少固定的销售渠道,也没有品牌,只能四处联系卖家或到附近市场上散卖。这时,他想到自己的几个朋友在搞养殖,于是便产生了借助这个资源把村上的乌鸡蛋和乌鸡拉出去卖的想法。
后来,在脱贫攻坚帮扶高校———陕西科技大学帮助下,建起了“科大扶贫后援团”微信群,成员既有陕科大的教职工,也有村里的群众。每天,群里就像个小市场,村民们发布自家农产品的照片、视频,教职工们看到后按需在微信上订货。目前,这样的微信群已有2个,仅去年一年就帮助村上卖出了8万余元的农产品,带动了贫困群众309人增收。“微信真方便,差不多每天都有订单。尤其春节前那阵子,要货的人多得很!”兰超高兴地说。
现在,不仅王石凹梦园合作社的乌鸡和乌鸡蛋卖火了,“印台苹果”、陈炉蒸馍、“三眼古井”饸饹、“万鑫山”中草药鸡蛋等一批具有印台特色的扶贫产品也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走俏市场。
建商铺,农产品在城里有了“落脚点”
今年,王石凹街道建立了驻陕科大“扶贫特色产品驿站”,让来自印台的苞谷糁、苹果、花椒、蔬菜等高品质无公害农产品从地头走向了货架,在城里有了固定的“落脚点”。
“驿站是陕科大免费提供场地,具体运营由我们商会负责,在实现产销对接为贫困户带来收益的同时,我们也能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指导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新区建立一个。”王石凹街道党委委员、副主任吉鹏飞说。
据了解,印台区线下销售平台并不止一家。去年9月,印台区利用印亭扶贫协作机遇,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三灶村建成了陕西铜川特色产品(亭湖)展销馆。仅春节前夕,该展销馆就帮助印台销售苹果3015件、面粉1000袋、菜籽油1812桶、核桃油500瓶、苦荞醋1000余盒,合计74余万元。
借平台,让“小而散”经营走向订单化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多种方式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
印台区抢抓机遇,积极同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协调对接,两地总工会印发《关于帮助印台区销售特色农产品的通知》,鼓励各级工会带头参与消费扶贫,优先购买和消费印台本地生产的扶贫产品,让“小而散”经营走向“订单化”模式,让贫困群众受益。
消费扶贫,不仅搭上了印亭扶贫协作的机遇,也同样搭上了省级单位驻印台区“两联一包”扶贫团的快车。仅2018年,扶贫团7家单位先后通过食堂采购、工会活动、线上销售等方式,全年为贫困户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近1000万元。今年,省级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团和印台区也在积极探索建立‘两联一包扶贫帮销直通车’平台,整合区域内农产品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协同销售模式,将印台农副产品销往外地,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