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汉服热”背后的文化思考

2019-05-27 12:08  商洛日报

每到春季,我市各地均会开展汉服成人礼、花朝节等文化推广活动,这是随着市民对古风文化的接受程度日益增高,汉服逐渐被广大民众所喜爱的最好表现。

“汉服的流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呼应。我们不是自嗨、搞穿越,更多是想以汉服为载体来弘扬传统文化。”在汉服爱好者何斌龙看来,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是汉服潮兴起的原因,除了热衷汉服文化的大学生群体,社会上也自发成立了汉服爱好者群体。

越来越多的人对汉服情有独钟,会买一套甚至几套作为珍藏,在端午等一些中国传统节日里穿上,有的甚至将汉服作为日常服饰每天穿着。何斌龙对记者说:“人们赞叹韩服雍容华贵、和服美丽端庄。却只有少数人知道,韩服只是明朝汉族的一种礼服,而和服也只是几款唐朝汉服的衍生物而已。时至今日,这些流传出去的服饰传承依旧,然而,自满清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统一换上满清服装,汉服文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断代期。华夏民族因为有华夏文化和华夏服饰礼仪而独具个性风采,汉服文化的缺失,对我们的文化传承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何斌龙认为,汉服目前还是个较为小众的圈子,要普及成为中国人的节日盛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看是好看,但是还是觉得不方便。”对于汉服热,也有市民提出质疑,他们觉得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仅靠这些“表面”功夫。市民李先生说:“汉服毕竟只是服饰,如此推崇是否过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要做的是发掘精神内核,而不是这些形式上的复古。”

商洛学院黄元英教授认为,此起彼伏的汉服热,不是民俗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民族服饰是民族身份辨识、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皈依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看,汉服是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寄托而存在和传承的,穿汉服应该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宣示。他说:“汉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但是,热爱汉服与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两回事。汉服只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皮层,思想智慧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肉精髓。在目前全球一体化语境中,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情感认同和文化身份确认,单靠复兴一种服饰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容易被误读。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有赖于真正懂传统文化、爱传统文化的人士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进而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践行和推广,以避免形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全站热点
碑林区政府副区长聂文斌带队督导检查长乐坊街道重点工作

2019-05-27 09:51阅读

鲁艺学员及后代向鲁艺文化园区捐赠文物

2019-05-25 15:01阅读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盛大开幕

2019-05-24 21:05阅读

周至县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案件办理工作专题会

2019-05-23 10:19阅读

市第十四党代表小组到王家河街道党代表工作室开展驻室活动 崔歆带队

2019-05-22 08:07阅读

临潼区组织区内各景区参加5·19中国旅游日西安主会场宣传活动

2019-05-20 19:22阅读

区委召开秦岭北麓峪口保护站及摆渡停车场建设工作专题会

2019-05-18 20: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