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铜川市做实扶贫产业 恢复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2019-05-12 09:03  铜川日报

(记者 陈娜)近年来,我市抓住“产业发展、技术帮扶、主体带动”三个关键,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产业发展到村、措施精准到户、技术培训到人”,多措并举,实现贫困户中长期产业、技术帮扶、主体带动“三个全覆盖”,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长期产业全覆盖。按照苹果、畜牧等传统产业提升,肉免、湖羊等特色产业壮大,休闲旅游、光伏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狠抓产业发展,同时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户均2个以上的增收渠道,使全市有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总数达到11390户,涉及贫困人口35985人。其中特色种养殖4228户;乡村旅游21个村456户;光伏产业项目156个,光伏产业覆盖贫困户8822户;建立县、乡、村电子商务站所419个,带动贫困户37895户。

技术帮扶全覆盖。分五个层次对包联干部、服务团队、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和贫困户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建立了市县两级110科技服务指挥中心6个,市级建立了9支技术服务攻坚支队,全市174个贫困村的技术服务覆盖率100%。

主体带动全覆盖。按照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起的带起来的思路,我市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模式。全市通过“企业+农户”“村经济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经营主体225个,带动贫困户7985户(其中养殖业类主体80个,带动贫困户4363户;种植业类主体59个,带动贫困户2469户;加工业类12个,带动贫困户920户)。

为了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核心,做实扶贫产业,恢复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一是我市相继出合了《铜川市产业扶贫指导意见》《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为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资金大力支持。2015年至2018年共拨付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7亿元,2016年至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近20亿万元。2019年度通过审定全市整合涉农资金78800.9万元,其中产业发展类50290.27万元,产业发展投资占整合资金投资总量的63.82%。三是产业壮大提升。围绕“3+X”产业战略布局,重点发展以苹果、樱桃为主的果业,以肉(奶)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市水果面积57.95万亩,生猪存栏5.9万头、肉牛0.75万头、奶牛0.59万头、羊存栏3.39万只;食用菌207个大棚,生产食用菌125万袋(棒)62.5万公斤;中药材种植面积7.7万亩。四是龙头基地引领。我市先后引进哈哥肉兔、新希望、中天羊业、海升集团、陕果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基地建设。五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完成359个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59个,174个贫困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区县为每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注入50万元发展资金,累计注入扶持资金8154万元。全市启动“三变”改革试点村99个(其中省级试点村60个),完成“三变”改革试点村74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入规范运营,“三变”改革覆盖贫困户9938户。六是聚焦深度贫困村。通过实施“五个一”产业扶贫项目,帮助深度贫困村理思路、调结枃、育产业,打出了一套长中短结合的产业发展组合拳,7个深度贫困村建成光伏项目7个;建设规范化鲜干果4300亩,中药材3000亩;建设千头肉羊养殖场4个,千头奶山羊养殖场1个,建设500头肉牛养殖场1个;建设7个大棚蔬菜基地;建设社区工厂7个。七是拓宽扶贫产品市场。通过参加杨凌农高会等农展会,推介我市名优特农产品,建立了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合,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八是激发内生动力。我市连续三年开展评选脱贫攻坚示范村户活动,奖励脱贫攻坚示范村30个、示范户140户,激励了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全站热点
践行“两山”理念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2019-05-11 13:08阅读

北院门街办加大辖区各类污染物的巡查力度,扎实推进铁腕治霾各项工作

2019-05-10 20:46阅读

圣地奔小康不让一个姐妹掉队

2019-05-09 19:02阅读

西大街党工委召开第一期“党建+商圈课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题讲座

2019-05-08 19:46阅读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海成到小金街办毛湾村调研指导工作

2019-05-07 18:22阅读

把科普讲座深入基层 让更多的小孩子从中受益

2019-05-06 17:04阅读

未央区司法局召开律师行业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会议

2019-05-05 12:4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