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市法律援助中心:用心用情打造法律援助“铜川品牌”

2019-03-22 08:12  铜川日报

2018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实施“降门槛、扩范围、保质量、促规范、强保障、创品牌”六项工程,着力打造“民生法援、爱心法援、温馨法援、廉洁法援”。

坚持需求导向,让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惠及更多弱势困难群众。一是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法律援助降门槛、扩范围精神,将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放宽至市政府确定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执行,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二是将交通、医疗、产品质量以及其他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因就业、就学、就医、土地承包、林权纠纷、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均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同时加强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专项法律援助工作,使法律援助惠及了更多困难群众。2018年,全市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75件,为群众挽回(减少)经济损失3049万元。

坚持人本导向,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援助就在身边。一是加强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在乡镇(街道)、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工会、妇联、残联等设立工作站96个,在社区(村委会)设立联系点433个,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一小时”城镇“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初步形成。二是通过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多形式宣传法律援助申请条件、案件范围、所需材料。建立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目前市中心基本实现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当日与承办律师见面,区县中心基本实现两日内完成受理指派工作。三是建立了低保人群、零就业家庭、重度残疾人、五保户困难群众、精准扶贫确定的贫困户、义务兵、烈属法律援助信息库,对于申请法律援助的库内群众,免予家庭经济状况审查,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简化程序,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四是将法律援助初审权下放各工作站、点,有效延伸了法律援助触角,拓宽了申请渠道,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基本实现就近申请,极大便利了法律援助申请人,此举受到了司法部领导高度肯定,认为该项工作在全国属首创。

坚持效果导向,让人民群众在法律援助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一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对案件受理、指派、办理实行全程管理。二是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推行“三访一卡一听一评查”制度,将案件补贴发放和案件质量挂钩,实行差别化发放。建立了由13名资深律师、入额法官、检察官组成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评查第三方专家库,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三是连续三年开展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全市累计评选市级优秀典型案例50件,1件入选全省十佳法律援助案件,1件入选全国法律援助优秀典型案例,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例库我市入选3件,在全省地市入选数第一。2017年全省入选省级法律援助优秀典型案例35件,我市入选6件。市法律援助中心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优秀单位。

坚持法治导向,让人民群众多渠道树牢法治理念感受法治力量。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12348”法律援助热线平台全年无假日24小时接听,2018年以来共接待咨询4360人次,有效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咨询需求,较好发挥了专线的咨询和疏导功能。二是和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法律小讲堂”栏目,2018年以来共播出83期,受众人数6万人次,尤其深受农民朋友和运输行业司乘人的欢迎。三是开设“铜川市法援中心”微信公众号,设置法援信息、以案释法、普法讲堂等板块,定期发布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援工作信息。四是邀请资深律师每月举办两次“法律援助专家门诊”,走进社区、乡村、单位面对面宣传普及法律、解答群众咨询,提升法援知晓率。五是开办“法律援助大讲堂”,以法律援助“六进”活动为载体,围绕老百姓最关切、最急需的法律问题确定主题定期开讲。截至目前,已开讲23期,受众人数达20000余人次。五个常态化平台因为鲜明的特色、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司法部、省司法厅的高度肯定及省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通讯员 任江涛)

全站热点
临潼区召开产业发展动员暨业务知识培训会

2019-03-21 19:21阅读

周至县召开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

2019-03-21 09:24阅读

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部署动员会召开

2019-03-20 11:06阅读

耀州区“双学”活动收效良好

2019-03-19 09:07阅读

用“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记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乔毅梅

2019-03-17 09:06阅读

突出特色做强扶贫产业 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2019-03-15 08:09阅读

凤凰路街道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回头望”

2019-03-13 16:2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