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八点左右,在新区裕丰园小区,69岁的党全龙推开儿子党卫的房门,用毛巾细心地帮躺在床上的儿子擦脸。
“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响起。党全龙知道,是小高来了。最近几个月,几乎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响起小高的敲门声。
老伴把门打开,果然是小高。
“婶,叔,早上好。”小高一面进屋,一面和党全龙老两口打招呼。看见党全龙在给党卫擦脸,小高急忙接过毛巾,说:“我来吧。”
擦完脸后,小高使足力气把党卫从床上抱起来,慢慢地将他放到轮椅上。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对身材瘦削的小高来说,抱起体重130斤、全身瘫软的党卫,也是十分吃力。虽然是大冬天,但小高头上已经冒出了汗。
帮着党卫在轮椅上坐好,小高才放心地说:“叔,婶,我去上班了。”
这是每天早晨,都会在党全龙家中上演的情景。
“小高这小伙真不错!”说起和小高之间的故事,党全龙老人娓娓道来……
小高,名叫高小旗,是新区裕丰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提起他们的故事,要从2017年讲起。
2017年,裕丰园社区实施“一对一帮扶计划”,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帮扶一户困难家庭。
党全龙的儿子党卫今年42岁,他从1岁时就患了重症肌无力,颈部以下无法活动,全身瘫痪,被诊断为肢体一级残疾。他的病情,让全家陷入困境。
高小旗了解到党全龙家中的特殊情况后,就主动选择和他们家“结对子”,把党卫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
从2017年开始,高小旗每月都到党全龙家中,拉家常,询温暖,帮他们解决家里的困难。
2017年秋天,高小旗了解到老人所办理的低保分类施保类别划分存在问题,他积极联系新区社会事业局,补全材料,提供证明,终于将老人家的低保类别提升到了最高级别。
两年来,只要老人家里有事,不管什么时候给小高打电话,他都会随时赶到家里帮忙。
2018年10月,党全龙因患眼疾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不能剧烈运动,于是,把儿子党卫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成为摆在老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细心的高小旗发现了党家的困难,于是他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每天照顾党卫上下床。
每天早上8:30上班,他坚持提前从家里出门,早早来到党家,把党卫从床上抱到轮椅上,等到了晚上8、9点,他再次赶来把党卫从轮椅上抱到床上。作为同龄人,他对党卫的遭遇深感同情,每天和党卫谈心,使党卫保持乐观的心态。日复一日,高小旗成了党全龙的另一个儿子,也成了党卫的另一个好兄弟。
去年12月,社区工作非常繁忙。有一天,高小旗需要提前到岗上班,为了能让党卫按时起床坐上轮椅,早晨不到七点天还未亮,高小旗就来到他们家。等到了楼下,才发现他们家灯还没亮,为了不影响他们休息,高小旗只好先去上班。这一工作就忘了时间,等到了早上9点多,高小旗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党卫的起床时间。他非常内疚,三步并做两步,一口气跑到党家,一面连连道歉,一面把党卫抱到轮椅上。
今年1月初,高小旗的母亲突发脑梗住院,高小旗忙得焦头烂额,到了晚上8点,已经习惯每天去党家的他却无法腾出时间来,他放心不下党卫,立即联系单位同事,请他们帮忙把党卫抱上床休息。就这样,风雨无阻,高小旗已经坚持了100多天。
有时候,党全龙觉得过意不去,劝说小高不用每天都来。高小旗说:“只要我在这里工作一天,我就帮党卫一天。”
党全龙非常感动,他说:“虽然我的儿子不能动,但小高就像我的另一个儿子一样,让我们家有了更多温暖。”(本报记者 陈娜 见习记者 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