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扶贫工厂建村头 就业脱贫有奔头

2018-12-23 09:03  铜川日报

12月19日早晨7时,家住耀州区小丘镇福安社区的贫困户吕传兰就起床了。她给长期卧病在床的丈夫和女儿做好早餐,自己也匆匆吃完,下楼,步行三四分钟就来到了工作地点———位于小区门口的福安社区服装加工扶贫工厂。

今年9月份,53岁的吕传兰成了这里的上班族,家里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是咱白瓜村村民。今年我家喜事太多啦,从山沟沟的土窑洞,搬进了镇上的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福安社区,住上了新楼房,还在社区工厂当上了缝纫工,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多亏党和政府的帮扶啊!在这里干活也很轻松,每星期还能休息一天,既把钱挣了,也把家里照顾了,好得很。”

当日早晨7时30分,在王益区黄堡镇吕食春秋食品有限公司社区扶贫工厂,52岁的冯里红一丝不苟地清扫着院子,擦洗着门窗。从黄堡镇郝口村的贫困户到这家社区工厂的保洁员,冯里红人生第一次有了稳定的工作,迈开了脱贫的步伐。

“我年龄大了,没文化没技术,在城里打工人家都不要。现在,社区工厂给我的工资是1500元,厂里每天还管两顿饭,我基本上就不花啥钱,也有能力照顾婆婆了。”冯里红的丈夫多年前离家出走,她还照顾着年事已高且多病的婆婆,现在,有了家门口这份稳定的工作,她和婆婆的笑容也渐渐多了。

吕传兰、冯里红是我市贫困群众通过在家门口的社区扶贫工厂就业,实现“一人进厂、全家脱贫”的缩影。

为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去年以来,市人社局着力打造就业服务平台,针对贫困人员开展造血式扶贫,把社区工厂(扶贫车间)作为拓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就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新路径。鼓励各类企业和创业人员在移民搬迁区域利用镇村集体的旧址、民居民宅等闲置土地或房屋,创办生产加工型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我市先后出台了为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建设提供资金、免费培训、减免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为鼓励扶贫工厂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还制定了每吸纳一名不低于一年期限劳动合同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不低于其员工总数1/3的,对其生产经营场所租赁费、水电费,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50%的标准给予最长2年补贴的财政支持政策。

扶贫工厂建村头,就业脱贫有奔头。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扶贫工厂15家,通过“企业+扶贫工厂+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模式,带动就业850余人;其中,吸纳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50余名,每月人均增加收入1800余元。

2019年,我市将大力培育扶贫工厂建设,推进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扶贫工厂全覆盖,吸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通过就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本报记者 刘冰剑 见习记者 刘鑫/文 见习记者 张创/图)

全站热点
延安质量大会召开 徐新荣出席 薛占海讲话

2018-12-22 15:02阅读

碑林区迎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市级复核评审

2018-12-21 19:51阅读

书记一线检查供暖的第八天

2018-12-21 09:25阅读

创新监管服务理念 创建优质营商环境

2018-12-19 21:21阅读

迅速落实治污减霾会议精神 深入一线督办路域环境整治问题

2018-12-18 19:21阅读

消防进万家,平安你我他 ——长乐第一小学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活动

2018-12-17 16:44阅读

全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

2018-12-16 08: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