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干了这份工作,群众的冷暖咱就要时刻放在心间。”这是王家河街道办炭科沟村党支部书记刘保成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自今年4月份上任以来,刘保成重点从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队伍建设入手,强化党建引领,扎实提升干部为民办事能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底子”,坚持入村逐户调查,对各户情况进行摸排。根据摸底情况,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最适合每个贫困户的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只有把贫困户的情况都了解清了,才能知道怎么去帮他们。”刘保成说。
说起村里最让他操心的,还是刘东英一家。早年丧偶的刘东英和她的小儿子都患有精神疾病。家里的顶梁柱———她的大儿子也于2016年因车祸死亡。其实,自2012年起,刘保成就一直在默默帮助着这一家人,只是2016年的变故后,让这份责任更重了。从换灯泡、修水管,到屋里的米面油,再到一周一次给刘东英家送菜;从看病就医,到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家里的大事小事他总能记在心头。只要闲了,他总会去刘东英家转转,看看还有啥需要。“他就跟刘东英家的儿子没什么两样”“要不是刘书记,她家这两口人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村民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对贫困户刘东英一家的帮扶,只是炭科沟村贫困帮扶的一个缩影。刘保成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队伍一道,为困难群众讲政策、想点子、谋出路,用实际行动和扎实工作换来了群众的认可。要致富,先修路。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刘保成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改变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全村的巷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使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困境;他争取资金建成了郭家庄和杨树沟两座文化广场;新建两座花园,栽植各种花草树木4500余颗;改造户厕46户,建成公厕两座;对群众房前屋后的三堆六乱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变。在杨树沟村市级人口文化示范园和法治示范园创建成功之后,炭科沟村又创建成了市级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改变,让村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上。
成绩只属于过去,刘保成深知扶贫道路任重而道远。他将坚守把好事做实、实事做细的准则,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队伍一起,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本报记者 吴洋凯 通讯员 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