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战武通讯员樊军富卓
今年元月,澄城县突降多年来罕见暴雪。看着被厚厚的积雪堆积包裹的韭菜拱棚,宋家庄村的贫困户一筹莫展……心急火燎之时,一行人冒雪匆匆走来,原来是雪中送技术、送温暖的澄城县园艺站技术扶贫工作队。经过众人一番除雪、通风排湿、防寒保温,积雪掩盖的韭菜拱棚“得救”了……
澄城县园艺站包联庄头镇宋家庄村几年来,园艺站一班人立足村情户情,以精准扶贫为方向,以产业技术帮扶为重点,发挥单位业务优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与包联村齐心协力、携手工作,斩穷根、摘穷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包联帮扶工作。
精准扶贫 扎实推进显实效
成立包联帮扶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及包联人员工作职责。一对一摸清家庭情况,逐户逐人找准帮扶重点,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坚持工作队驻村,每周二全员下乡,认真开展帮扶工作,规范填写“一卡三簿”、帮扶日志。设立宋家庄村“爱心超市”,开展“精准扶贫”爱心捐款活动;制作宣传标语、成效展示墙,及时报道工作动态;“自由的梦想、脱贫攻坚路上的希望、下乡扶贫记、帮扶工作侧记”等包含真情实感的工作日记在澄城农业自媒体平台发布。
李来生户的民政兜底、宋焕娃户的致富产业牵动站班子成员的心。贫困户李婆婆、阎婆婆家中缺啥?近期需要做啥?是李洋洋、杨二强这些年轻包村干部最为关心的事情。收拾庭院、帮忙做饭,年轻同志的自觉行动,赢得了贫困户“娃们真好,共产党真好,你们要常来”的尊重和认可。
产业扶贫 精准定位可持续
为彻底斩断“穷根”,园艺站经过外调内研,与村两委会多次座谈沟通,最终确定了“短平快”效益良好的拱棚韭菜产业扶贫项目。随即抽调专业人员,帮助村上制定实施方案和扶贫合同,协调推进项目实施,确定了1户贫困户帮扶半亩韭菜棚的全覆盖、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目标。插牌亮界,按棚包联,定期指导,及时服务,手把手指导贫困户开展拱棚韭菜生产。提前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方案,以明白纸的形式印发到棚到户;遇到大风、雨雪、强降温等不利天气时,现场防灾指导;在元月突降暴雪,大雪封路客商稀少的情况下,积极联系客商,帮助贫困户解决韭菜难卖问题,确保了当年收益。拱棚韭菜不仅成为宋家庄村的致富产业,也成为庄头镇乃至澄城县产业脱贫及农村“三变”改革的试验示范样板。
主动服务 脱贫致富有希望
根据全县产业扶贫工作需要,园艺站立足宋家庄村,积极服务全县相关设施农业镇村。科学制定“产业脱贫技术干部包村联户工作方案”,组建设施产业脱贫技术服务队,深入赵庄镇逐村逐户摸底调查,明确帮扶思路,制定培训计划,有序开展产业脱贫技术培训活动。组织专业队伍,多次深入赵庄、王庄等镇村开展苹果技术培训;外聘市级蔬菜专家史友明、果树专家郭粉侠深入贫困村进行培训指导,免费发放技术书籍600余本。截至目前,园艺站在全县7镇20个村开展技术培训14场1000多人次,将技术春风送到了大棚温室,送到了果(菜)农的心坎里。
宋家庄的脱贫之路,是澄城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县的产业扶贫工作重点落实四大政策,到户的产业奖补政策,扶贫产业园扶持政策,互助资金支持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新建扶贫产业园146个,联结贫困户1万余人,用一园走活“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三步棋,扶持5000余户贫困户,确保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投入有保障,脱贫致富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