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近年来,我市聚力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领域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探索形成了一些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为了进一步提升两个领域党建工作影响力,从今日起,本报开设《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强组织、展风采、促发展”》专栏,旨在及时宣传推广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示新时代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风采,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级抓好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两个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近年来,我市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点突破领域,以扩大“两个覆盖”为突破口,以提高“两个覆盖”质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推进创新,不断推动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持续激发“红色引擎”新动力,引领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昂首迈入新时代。
坚持以上率下联抓联动新格局形成
抓好党建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强化保障是基础,夯实责任是关键。我市从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加强人财物投入等方面入手,不断凝聚抓非公和社会组织的聚合力。
市委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纳入基层党建总体布局,重点研究、重点推进,市委常委会先后5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市委常委和党员副市长每人分别包抓联系1个非公企业和1个社会组织党组织,通过市委书记亲自抓、市委常委联系抓、组织部长牵头抓,形成以上率下推动两个领域党建工作新局面。
市、区县两级专门成立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党组织“双述双评双考”制度,建立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联抓联动工作格局。
在全省率先建立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把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7年市、区县两级财政用于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的资金达到530万元,“一揽子”解决了两个领域党建工作保障问题,实现了党组织年年有经费、党组织书记月月有补贴、党员培训人人有保障、党群服务中心个个有资助。
推动“两个覆盖”党的组织和工作落地生根
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我市把推动“两个覆盖”作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的首要任务,大力抓组建、扩覆盖、促规范,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围绕扩大“两个覆盖”、提高“两个覆盖”质量,先后开展非公企业组织建设年、党建提升拓展年等活动,创新党组织设置和组建方式,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街区联建等方式抓好党组织组建,选派640名党建指导入企指导,使两个领域党的组织覆盖率由30%提升到超过80%,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在非公和社会组织领域实施“五送三规范三培养”工程,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党群同心共建活动,通过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形成共建互赢促发展新格局。
围绕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素质,在全省率先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公开招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专职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探索解决党务工作人员业务不专不精问题的新路径,形成了具有铜川特色的党建品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采取市上示范培训、区县园区轮训、乡镇街道全员培训的方式,连续在重庆、深圳、昆山等地举办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市内开展示范观摩、以会代训等活动,创新开展党员教育示范巡回培训活动,实现了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教育培训多层次、全覆盖。
创新工作载体“两个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抓党建、促发展,最根本的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两个领域工作实际,量体裁衣,创新党建载体,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
以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为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在两个领域开展“强组织、展风采、促发展”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亮身份、找组织”“我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5个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
深入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严格按照“双强六好”标准,通过以评促整改、以评促完善、以评促提升,推动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升级晋位,全市有6个党组织被命名为全省五星级党组织,四星级党组织占两个领域单建党组织总数的20%。
在全省率先创建“党建扶贫联盟”,通过党建引领、扶贫唱戏,最大限度整合两个领域扶贫资源,倡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先后动员84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入盟,帮扶174个村、7789户25797人,组织开展帮扶活动473次,涉及资金7842.23万元,产生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和社会效应。
(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