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延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延安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总会计师王向东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延安市财政改革情况。
据悉,延安市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精准预算安排,集中财力保重点,并且持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和运转类专项资金,加大专项经费清理力度。2017年以来,我市本级部门日常办公经费统一压缩了15%,会议费、车辆运行费、项目支出压缩了10%。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市级新增设了招商引资、高层次人才引进、城市双修等15项专项资金,预算达5.9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年均按照增长20%以上的要求安排,2017年市本级安排2.4亿元,增长20%,2018年安排3.12亿元,增长30%,高出中省要求10个百分点。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延安市持续深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到2018年,已实现了公开时间、平台、内容和格式的四统一。其中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算均在批复后20日内统一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均纳入政府预决算公开范围,部门职责、年度工作任务、预算单位构成、人员情况说明、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及资产配置情况、预算绩效目标、预算收支列入部门预算必须公开的内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政府采购事项是公开必须细化的支出内容。2018年市级111个部门的部门预算于3月19日全部在市政府网站公开,公开率达到了100%,公开时间均在20日以内。
同时,财政改革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持也趋于多元化,截至今年5月底,延安市本级设立的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已为188户企业担保贷款34.37亿元;政府出资设立的3000万元助保贷、互助贷资金,已为9户企业担保贷款4050万元。另外,小额贷款、互助资金、财政贴息等方式已全面应用到脱贫攻坚,财政补贴、贴息、以奖代补及政银担合作等方式全面应用到苹果产业后整理,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记者 郑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