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2018-07-25 06:03  渭南日报

本报评论员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外力帮扶、更需要激发内生动力,既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既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要加强思想扶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愈。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人穷志短。有了志气,有了信心,自然会有激情和干劲,脱贫致富就无惧千辛万苦、自有千方百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走近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帮助贫困户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要加强宣传引导,让靠劳动和智慧脱贫光荣,懒惰和无为致贫可耻成为一种新风尚,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要加强技能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勤劳致富的能力。一些贫困群众有致富的意愿,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勤劳的双手,却苦于缺乏谋生技能。对于这些贫困群众,我们要根据实际需求,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全方位靶向式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工农实用技术的培训,使每个有脱贫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是最好的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需要教育宣传、思想引导等软性手段,更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硬性手段。在培育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构建体制机制,以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勤劳致富。要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扶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激情和干劲。

脱贫致富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物质上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只有消除精神贫困,才能真正解决经济贫困。激发起贫困群众这个“主角”的昂扬斗志,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愿景将指日可待。

全站热点
贠笑冬夜查散乱污企业治理情况

2018-07-24 19:50阅读

莲湖区城管局组织召开科级干部大会

2018-07-23 19:46阅读

潼关县多举措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2018-07-23 06:02阅读

长安区救助管理站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

2018-07-20 16:31阅读

“诗与远方 文化铜川”青年歌手大赛进入总决赛

2018-07-19 11:07阅读

专题班培训 现场式教学 山阳聚焦产业发展培训一线干部促脱贫

2018-07-18 08:05阅读

情系山区 市领导到仁宗街办调研脱贫攻坚及问题整改工作

2018-07-16 17: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