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将每年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在脱贫攻坚、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和平安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干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的大事、要事、好事,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今年的全市“两会”又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变的价值追求,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论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的遵从。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坚定态度和一以贯之地保障民生的真挚情怀。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实际行动落实会议精神。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脱贫攻坚解决的就是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据安排,今年我市要完成脱贫人口10.82万人、退出贫困村271个,蒲城、富平、澄城、合阳4县要实现脱贫摘帽。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实施“八个一批”,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突出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三项重点,全面兑现就业、教育、危改、生态扶贫和兜底保障各项政策,倾力倾情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协调发展各项民生事业。要时刻树立民生无小事理念,从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入手,在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成果、强化食品药品管理及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再添举措、再出实招,解决好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和医疗,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全市群众的获得感。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相结合,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要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扎实开展“大走访”“察民情”活动,着力化解基层隐患矛盾;要整合力量,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违规金融活动,全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要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要严密部署“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打造“平安渭南”,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有效路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为民谋利,多解民忧,以人民生活的改善回馈人民予以的信任,以人民给予的信任打造让人民幸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