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燕伋 德才兼修 教育界尊师重教的典范,获唐玄宗追封。

2018-05-03 17:50  宝鸡日报

本报记者巨侃

千阳县有座望鲁台,被誉为“中华尊师第一台”,筑台的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燕伋。

燕伋筑台的目的,是在家乡能遥望他的恩师孔子。说起来,他和孔子有一段很深的渊源。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当时,孔子在山东曲阜办学授徒,声名远扬。燕伋的父亲早就想让儿子去山东求学。但因儿子年幼,路途遥远,未能成行。燕伋成年后不久,不幸父母相继去世。22岁时,燕伋遵照父亲的遗愿,告别妻儿,背着书箱,远赴千里之外的山东曲阜参加“杏坛”拜师求学活动。

燕伋拜师后,次年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到周,考察周社会的吏制和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因为周是周公姬旦辅佐建立的,是《周礼》的发祥地。燕伋就这样在孔子门下读书,周游考察,经过五年学习,回到故里,在家度过了数年耕读生涯,因想念老师,35岁时又去鲁国面见孔子。这次,他在鲁游学五年,较全面地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40岁时他回到千阳,在家乡秉承师志,设教办学,开始正式传授儒家学说。直到18年后,听闻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他第三次去鲁,师徒得以团聚。正欲返回时,不幸又逢尊师去世,戴孝守灵三年,回千阳时燕伋已65岁。

燕伋在千阳老家教学时,开凿窑洞设塾坛,聚集学子,教授儒家学业,秉承恩师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教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开创了西府设馆教学的先河,让儒家学说在陇东一带广为传播。

相传,望鲁台正是燕伋18年教书育人期间,每日用衣襟撩土所筑,日积月累,终于聚土而成高台。别人敬天敬地敬祖先,唯燕伋忠心耿耿敬恩师,其毅力和精神可比愚公,其尊师之举可昭日月;其心之诚,格调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燕伋辞世后,历代朝廷对其大加封赠,唐玄宗追封他为渔阳伯,宋真宗时加封他为千源侯,明代又追称他为先贤燕子。

全站热点
高陵区物资总公司 举办“追赶超越”第二期擂台赛

2018-05-03 15:08阅读

临潼区教育局连夜安排部署校园安全工作

2018-05-02 18:22阅读

澄城县强化问题整治 扎实开展安全攻坚行动

2018-05-02 08:05阅读

汉阴:开展酒驾毒驾专项整治 迎接“五一”小长假

2018-04-28 20:06阅读

回乡创业投资千万 50只林麝落户镇安

2018-04-27 12:24阅读

碑林区文体局局长周琦一行到青曲社走访调研

2018-04-26 10:27阅读

新区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

2018-04-25 08:4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