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培养出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才能始终让竞技体育比赛成绩处在前列。”谈到如何备战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和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小康一语切中要害。而如何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任小康认为,要用工匠锻造工艺品的“工匠精神”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而宝鸡体育部门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也是朝着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而努力,只有把青少年运动员打造成竞赛场上的“利剑”,才能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赛场上取得更多荣誉。
后备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任小康认为,后备人才资源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遵循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加强竞技体育队伍建设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这些年,市体育部门创建了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田径竞走项目基地、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女子链球训练基地、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赛艇训练基地、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举重训练基地等。据粗略统计,近五年来,我市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种子运动员200余人,其中输送到省田径队的15岁运动员万金玉,在去年的全运会上就揽得金牌一枚。这些优秀运动员不仅用自身实力证明了我市运动员的高素质,也充分体现了宝鸡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竞技体育成绩好,缘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得好。任小康说,近年来,我市坚持举市一致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市级训练单位、体校及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骨干带动作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如何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小康说,要始终坚持体教结合,创新培养机制。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方针,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抓牢体教结合,走“体教共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促进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扎实开展。同时,要拓宽人才选拔输送的途径和方式 ,提高青少年训练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支持开展跨界、跨项、跨地域选材 ,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任小康指出,发展体育事业,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离不开“工匠精神”。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强竞技体育队伍建设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培养出一支支甘于奉献、业务精湛、拼搏进取、能打硬仗的坚强团队。运动员、教练员秉持“工匠精神”开展训练,运动员不顾伤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磨一剑,最终夺得名次。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以服务运动员为己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支目标明确、甘于奉献、团结拼搏的优秀团队,才经受住了各种大赛的考验,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捷报频传。在迎战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和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期间,宝鸡市体育局要继续发扬“工匠精神”,让宝鸡竞技体育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