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组
在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王久辛的诗集《狂雪》是一本有超然和独特地位的当代诗歌著作,而长诗《狂雪》更是大气磅礴、狂放不羁,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读来令人血脉贲张。正是因此,诗集《狂雪》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长诗《狂雪》更是被制成诗碑,屹立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3月底,记者在北京与担任《西北军事文学》副主编、《中国武警》主编的王久辛进行了一次深入且愉快的交谈,他不仅回忆了家里两代人与宝鸡之间的动人故事,还对周秦文化和宝鸡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宝鸡是我的宝地
“宝鸡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是个宝地。”刚见面,王久辛就笑着对记者说,之所以称宝鸡为他的宝地,缘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宝鸡的经历。
1977年秋,王久辛从西安来到宝鸡扶风县,在当时的五泉公社三河生产队插队。王久辛说,当时他的房东名叫马哲,是杏林高中的语文老师。同样爱好文学的两人一见如故,只要马哲在家,两人就会彻夜长谈,从五四时期的散文家聊到秦牧、杨朔、刘白羽等当代散文大家,在论及古今中外文学的过程中,马哲也给了王久辛许多启发。王久辛回忆说,当时虽然村上通了电,但因为限电,到了晚上七八点就停电了,所以大家到了晚上还是点煤油灯。自己爱看书,经常彻夜点灯看书。一次,马哲不在家,他点着煤油灯在自己房间看书,到了深夜一两点时,马哲的家人来敲门,提醒他休息,王久辛随口回答说:“没事,我再看会儿。”过了一会儿,马哲的家人又敲了一次门,不好意思地对王久辛说,家里已经没油了,王久辛这才恍然。第二天,他没有上工,而是到绛帐为马家买了一大壶煤油回来。和马家的友谊令王久辛难忘,后来王久辛到兰州军区工作时,马哲的儿子还去看望过他。几年后,马哲儿子找对象的时候,王久辛也帮忙参谋过。
宝鸡之所以成为王久辛的宝地,不仅是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同样爱好文学的好友,还因为他在这里踏入社会后首次触摸到文学的梦想。王久辛回忆说,1978年夏天,扶风县文化馆举办过一次优秀文学骨干创作培训。王久辛作为五泉公社唯一推选的学员,背着背包来到县城。培训班上一名叫汪润林的老师热情接待了他。
在培训期间,王久辛了解了陕西许多优秀作家的故事。比如莫伸,当时本来在西安铁路局宝鸡东站货场当装卸工,因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窗口》而在全国文学界声名鹊起。又比如杜鹏程、柳青、王汶石、胡采、李若冰等。王久辛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了陕西这些作家的作品,这对于王久辛的启发相当大。
王久辛说,如果说自己上中学时立志想成为诗人、作家的话,在宝鸡的这个培训班,就是自己踏上社会后第一个正式的文学培训班。“第一个!”王久辛伸出食指,再次强调了一遍。
与马哲的交往,让王久辛畅游在文学海洋中;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王久辛又加深了对陕西本土作家的认识。在宝鸡插队的日子,有了文学的陪伴一点都不寂寞,而且还撑起了王久辛对文学的追求。
到现在,王久辛已先后出版诗集《狂雪》《狂雪2集》《致大海》《香魂金灿灿》《初恋杜鹃》《对天地之心的耳语》《灵魂颗粒》等,散文集《绝世之鼎》《冷冷的鼻息》《老友旧事》,文论集《情致·格调与韵味》等。2008年在波兰出版发行波文版诗集《自由的诗》,2015年在阿尔及利亚出版阿拉伯文版诗集《狂雪》。
所以王久辛说,宝鸡是他的宝地。
我的家庭与宝鸡渊源颇深
严格地说,宝鸡不仅是王久辛的宝地,还是王久辛父母的幸福之地。王久辛说,自己的家庭和宝鸡也有很深的渊源。
这要从抗战时期说起。王久辛的外祖父是第一批毕业于詹天佑创办的铁路技术培训班的铁路技术工人,对当时的中国铁路发展来说属于稀缺人才。所以抗战开始后,他的外祖父被确定为转移对象,随原在天津的一家铁路工厂转移到河南洛阳。在洛阳生产三年后,又随厂搬迁至宝鸡。王久辛的母亲和三舅也在宝鸡的铁路工厂工作,其中,他的三舅还是中共地下党员,为保卫国家财产立下过汗马功劳。1949年,王久辛的父亲随部队参与了解放宝鸡的战役,之后作为军代表,和战友一起接管了王久辛母亲所在的铁路工厂。
因着自己三舅的关系,王久辛的父母在宝鸡相知相恋,并在宝鸡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后来因为工作调动,两人又将家安在西安。王久辛说,前段时间自己在家整理老照片时,还找到父母在宝鸡的结婚照。父母在宝鸡结缘,自己又在宝鸡与文学结缘,所以王久辛对宝鸡有很深的感情。
宝鸡是中华文明最早“报晓”的地方
因着这些渊源,王久辛对宝鸡的历史文化也有很深的研究。他说,他在咸阳彬县参观农业展览馆的时候,了解到小麦种植的历史。有学者认为,小麦的种植是从周朝开始的,而周朝正是发源于宝鸡。纵览中国文明史,从古丝绸之路,到宝成、宝天铁路,到现在的宝兰高铁,宝鸡一直是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工业企业在宝鸡茁壮成长,可以说,宝鸡在农业、工业、交通和军事上,一直都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位置。
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是不得不提。王久辛说,周礼源自宝鸡,而周礼其实就是在设计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王久辛多次就周文化和周礼的问题与《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交流,两人一致认同,秦文化其实就是周文化,只不过秦在建国后,将周文化化为自己的政治制度,并且取得了成功。“但这个制度的雏形和文本,是周的。”王久辛说。
秦文化里重要的魂就是一个字——“法”,并通过忠、义、信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周文化是秦文化的根,所以王久辛认为,法治思想最早形成,也是从周开始的。就此,王久辛感叹地说,宝鸡这个地方很神奇,是中华文明最早“报晓”的地方。
针对未来宝鸡的发展,王久辛说,一定要让周礼文化在宝鸡继续传承和弘扬,继续“讲规矩 ”。“ 我认为,发展好了,宝鸡也可以成为世界名城。”
针 对宝鸡文学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王 久辛说,需要从孩子抓起,这就需要一批好老师。他认为,中小学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语文教育,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相当于父母一样。只有抓好了语文教育,才能在未来培养出更多的“路遥”和“陈忠实”。王久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