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珂王晓宁
近日,城区东风大街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引起市民关注,针对项目的有关情况及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市住建局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武艳丽。
记者:为什么实施东风大街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武艳丽:东风大街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市城区东西向的一条主要干道,也是我市主要的商业集中区。目前,该条道路塌陷、积水、龟裂问题较为严重,车辆拥堵问题时有发生。加之该路段地下管网年久失修,雨污水合流情况较为突出。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方便市民快捷安全通行,所以急需对东风大街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记者:此次提升改造工程的范围和内容有哪些?
武艳丽:本次提升改造工程东起东风大街和前进路十字,西至东风大街和渭清路十字,全长约3100米。工程主要内容为:一是完善地下管网工程。其中,新增雨水管网840米,更换破损严重污水管网约2200米,实现全段雨污分流。二是道路改造工程。为了彻底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将道路由原来的三块板调整为一块板结构,拆除了绿化隔车带,将现状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大幅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三是实施“净空”工程(电力、通信缆线入地)。因早年地下管网资源有限以及资金薄弱等原因,我市电力、通信运营单位在管线的处理上一般采用的是简便、低成本的架空线方式。特别是东风大街作为城区主要的商业区,架空缆线众多,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为此,我们也将“净空”工程作为这次道路提升改造的一项重要事项来抓,目前,电力管沟铺设、通信缆线入地工作已基本完成。四是实施“城市双修”工程。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街景,提升城市形象,本次工程将对沿途的单位出入口及有碍观瞻的破旧墙体进行统一优化设计,统一施工。五是道路照明工程。本次道路照明工程不仅是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还充分考虑了渭南的历史文化进行路灯造型设计,还对公交站台、果皮箱等城市家具进行了设计。本次工程实施完成后,东风大街将会成为我市一条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道路。
记者:针对市民反映的施工期间出行难等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武艳丽:为了减少施工时对来往车辆及行人的影响,在施工开始时,我们便采用半封闭式施工,施工顺序先地下后地上,雨、污管道工程采用开槽施工,道路工程采用半幅大开挖施工,先实施东风大街前进路至金水路段道路北侧,东风大街金水路至渭清路段道路南侧,待南(北)半侧符合通车条件后,再对北(南)半幅进行施工。
针对市民反应的出行难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和临渭交警大队进行沟通协调,对城区部分路段的单向通行,全部调整为双向通行。临渭交警大队全力保畅,在对全线不定时进行巡逻的同时,高峰期固定民警对易拥堵路段进行疏导,严格处理违停、随意掉头、机动车道随意上下人等易造成拥堵的违法行为。
二是保障重点区域出入顺畅。积极与沿线重点单位、小区协商沟通,保障市民出入畅通。特别是对一些涉及民生的重点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市民就医、上学和出行。
三是由市政监察全员佩戴红袖章上路加大巡查执法力度,24小时全路段进行巡查,对人行道乱停乱放行为进行整治,确保人行道通畅,方便市民通行。
四是加强志愿者服务,号召住建系统全体职工积极参与东风大街沿线7个十字路口交通疏导志愿服务工作。并安排专人,对施工沿途的人行道障碍物进行清理。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制定施工计划,进一步倒排工期,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做到工人倒班机械不歇,24小时加快施工进度。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工程建设情况,取得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并开通市民沟通服务热线0913-2191533。
现在的不方便是为了将来更大的方便,因施工带来的影响和不便,也敬请广大市民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