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有一家服装加工企业,20多名周边村组的贫困户在这家企业打工,每人月收入3000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脱贫致富不再愁。这家企业也被人们称为“脱贫工厂”。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凤翔县横水镇南光耀村的这家服装加工企业采访。
一来到该企业的车间,就看到统一着装的工人们在各条流水线上忙碌着,机工、小烫、辅工、手工、后道整理各司其职。“咱们这个车间有80余人,其中20多人是周边村组的贫困户。”企业负责人陈红让说,镇上还准备把该企业打造成就业扶贫基地,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在家门口赚钱。陈红让以前在北京办服装加工厂,脱贫攻坚开展后,镇上干部与陈红让联系,介绍相关扶持政策,由于陈红让自己也有帮助乡亲致富的想法,于是他在两年前回村办了这家企业。企业渐渐发展壮大,目前有十多台机器,设计、裁剪、烫熨、定型“一条龙”,而且还是订单加工,销路不用愁。企业也从最开始的近10人发展到如今的80余人。“我还准备再扩大规模,招募更多的贫困乡亲来厂里打工挣钱。”陈红让笑着说,贫困户来工作,如果有技术直接上一线,没有技术没关系,企业负责培训。
在车间手工组,该县田家庄镇果园村贫困户寸苗苗正在一针一线仔细缝着衣边。寸苗苗家中三口人,母亲生病卧床不起,哥哥在外务工时受伤,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过去她在南方服装厂打工,由于花费大,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钱。去年8月,寸苗苗辞掉南方工作回家乡企业上班,每天8点上班18点下班,不但照顾了家中生病的亲人,每月还能挣3000元。“在哪打工都为挣钱,家门口上班可以顾家赚钱两不误。”寸苗苗说。本报记者弓旭东石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