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脱贫致富产业兴不负春光不负亲——华州区大明镇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扫描

2018-03-22 08:10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刘聪梅通讯员侯曼丽

一元复始万象新。初春的华州区大明镇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该镇抢抓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加快传统和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实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长短期产业全覆盖。

天刚蒙蒙亮,在薛马村的田间地头,到处已是忙碌的身影,家家户户正在加紧栽种花椒树苗。从该村第一书记处了解到,去年在镇党委“党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的带领下,通过成立天道酬勤专业合作社,以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苗木,免费进行技术管理指导,高价回收产品的方式,发展优质花椒产业使大家尝到了甜头,今年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惠农政策,村民和贫困户更是干劲十足。

“成了,成了!”杜湾村的羊肚菌在遍布菌丝的产业大棚中陆续破土而出,支部书记激动地直呼。虽然羊肚菌市场价值颇高,但因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较难种植,所以在塬区无人尝试。杜湾村支部书记勇做“吃螃蟹第一人”,带领党员干部投入产业发展,将全村贫困户全部纳入,菌种的成功培育为贫困群众脱贫带来了希望。

薛马村和杜湾村只是大明镇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明镇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美、促进生产美、实现生活美”的发展思路,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在花椒、核桃干杂果3.5万亩规模的基础上,按照“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传统和特色结合”的原则,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群众”的模式,发展秋西红柿、秋豆角、大葱种植,以及豪猪、肉鸡、肉羊等特色养殖业,通过“党建+”的新模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如今,全镇各村发展特色脱贫产业争先恐后,其中孙堡村的香猪养殖、兴国村的草莓种植、白泉村的水厂建设等都已初现雏形。薛天红通过产业脱贫了,他感慨地说:“秋豆角种植和生猪养殖让我去年赚了不少钱,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各级党员干部的帮扶!”该镇党委书记说,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大明镇抢抓春光,将突出产业质量提升,落实产业大格局,把“起势”变“定势”,坚定信心,不负春光不负众亲。

全站热点
西安市城改办常务副主任任胜利带队到临潼火车站棚户区改造项目调研检查工作

2018-03-21 18:20阅读

消除大班额引进好教师 市教育局“六抓”构建区域教育

2018-03-21 08:08阅读

安康市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全覆盖

2018-03-20 11:04阅读

今年宝鸡市围绕就业、社保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市民幸福感

2018-03-18 17:45阅读

安康定向招聘350名医学本科生 可享多重福利

2018-03-16 11:12阅读

渭南仲裁委员会工作会召开

2018-03-15 08:25阅读

临潼区水务局与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业务洽谈

2018-03-13 18: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