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汉滨区“三变”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2018-03-22 11:04  安康日报

一扶三帮三带: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汉滨区三变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通讯员 王苗 汪金波)这几天,汉滨区县河镇牛岭村村民成国田很忙。因为2017年初陕西省供销企业集团在该村建设牛岭茶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时,他怕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又是流于形式,就留了个心眼,把两亩地一亩用来入股,一亩用来自己种玉米。一年后的2018年初,玉米卖了800元,而入股的土地却分到了2916元红利。成国田现在蛮后悔,整天找企业要求把自己另一亩地也来入股。用他的话来说:想不到土地资源盘活后效益这么高,当时还是顾虑太多了。

和成国田一样,在汉滨广大农村,农民兄弟越来越认识到股份、合作的重要。去年以来,汉滨区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整合为资产优势,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了三变+产业+扶贫的发展新模式。这个模式正在汉滨农村焕发生机。

一扶,加快三变拓新路

汉滨区地处陕南富硒带,拥有丰富的农业、旅游等资源要素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让资源更好地产生价值、发挥效益?2017年初,经过深入调研,区上作出决策: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三变改革,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提升贫困群众生活品质,确保全区群众在2020年同步够格奔小康!

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汉滨区综合利用政策、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大对三变改革工作的扶持力度,制定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指导程序等政策文件,要求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评估认证的基础上,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林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型资产,以及房屋、建设用地、机械设备、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政府投资形成交由村集体管护和使用的可收益物化资产等,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投资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或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享有股份权利,获得收益分红;文件还指出,在2018年6月底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和承担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镇村,全面完成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2018年底前,全区基本完成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2019年完成行政村和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政策确定了,就要加快试点示范、全面推进,全区先行确定了牛蹄镇、晏坝镇为全区整体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镇,确定建民办忠诚村、瀛湖镇天柱山村、大河镇同心村和兴红村为区级试点村,用一年时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区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提供支撑。

三变改革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将机制创新落实为扶贫红利,这就将政府推动之利和群众盼富之利扭在了一起,好事就成了实事、大事!晏坝镇党委书记王奇感慨道。该镇引导农民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剩余资产及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公司、园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精心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共落实土地经营权入股10000余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个;成立合作社26个,建成茶叶示范村5个,茶园面积达到13500亩、核桃800亩、蛋白桑2000亩、甜心柿子1300亩、中药材800亩、银杏树600亩、拐枣600亩,目前,该镇三变改革已初见成效。

把农村改革和发展,都向三变靠拢,让政策优势变成了机制优势。汉滨区把土地确权登记、集体产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两权抵押贷款、财政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林地经营制度、小型水利产权制度等农村改革工作与三变改革有效结合,同步谋划,资源活了,人心活了,三变成为乡村振兴最大抓手。

三帮,把改革送到最基层

好政策怎样突破最后一公里?自上而下的主动帮,是老办法,也是管用的办法。汉滨区按照一个区级领导包抓一个试点镇(村)、区直部门包点、镇办主体、区派工作组驻村指导、村两委班子实施的思路,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指导,帮助分析研究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以镇办为单位,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开展三帮活动,即:部门帮、干部帮、班子帮,确保每一个贫困村有一个部门或单位帮联,谋划、指导产业发展;有一名驻村干部帮抓,领干、跑项目、跑市场;有一套村级班子帮干,盘活资产、协调服务。

全区抽调党员领导干部组成231个驻村工作队,选派231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驻村指导工作,组织1.9万名党员干部与5.31万贫困人口结对,协助村两委班子推进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村集体选好支柱产业,包装优势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优质经营主体,动员村内五老向外出务工创业成功人士、精英团体发出邀请,引导回乡创业,参与家乡产业园区建设;指导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确定集体成员,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主体、农户与经营主体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建立合法规范的股权契约关系,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农民群众分享红利促增收。

在驻村工作组的帮联下,经营主体需求的土地面积、主导产业及带动范围,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可变性资源资产资金底子全部摸清,并建立健全了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对经营主体、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进行了100余场次政策宣讲,推动2.76万户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

深化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加强村两委班子在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引导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建立符合村情民意的运作模式,围绕畜牧、干鲜果、水产养殖、设施蔬菜、茶叶、蚕桑、烤烟、魔芋及生态旅游等区域性优势产业,推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切实提高产业选取精准度,建立三方认可的共赢机制。为加强帮扶成果转化,形成推进合力,汉滨区先后4批次组织区、镇、村200余名党员干部赴贵州六盘水市、榆林市赵家峁村、咸阳市袁家庄村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组织新提拔的28名科级领导干部在区委党校集体进行农村三变改革培训。

三变激发了汉滨广大农村追赶超越的热情。晏坝镇双涧村将闲置的敬老院折股变为资产入股到企业作为企业的发展厂房,田坝社区将1150亩水田入股到企业,对原已落户在各村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将原流转1万余亩土地协议,变更为土地经营权入股;早阳镇两河村46户农户与安康荣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土地650亩、荒山1100亩流转协议,种植富硒荞麦、小麦等农产品,并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生态观光园区;大河镇在大河社区、兴红社区、同心村采取支部+三变改革+合作社+贫困户、支部+三变改革+社区工厂+贫困户、支部+三变改革+电商+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展金银花、拐枣、蚕桑等产业,目前,已建金银花产业示范园400亩、桑园6000亩、拐枣1500亩;石梯镇大石村通过招商引资和发动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等,培育东茂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楂和中药材500亩,青木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1500亩,大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樱桃、冬枣、石榴等800亩,兴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猪200头;五里镇白马石村通过白马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拟发展魔芋10000亩,农民现入股土地500亩;京康公司、阳晨公司分别为牛蹄镇和江北办李家嘴村的贫困户兑现了2016年产业分红股金等,三变改革已成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区文广旅游局结合全区旅游资源,从旅游+三变+贫困户思路出发,积极争取福建、江浙和本省关中等地客商项目协议资金120余亿元,共同开发大同鱼姐河、五里鲤鱼山、流水古镇、县河水镇等旅游项目。区电商办采取园区+合作社+农户、电商+基地+农户等模式,引进亚邦制药在汉滨建立万亩药材基地,引导农民群众土地经营权入股并参与基地生产经营获取薪金。

三带,带来产业兴人心齐后劲足

想不到我这旧房子改造后又能住还能变现钱,想不到搞旅游收入能过万,今年我更要好好干!两个想不到,让茨沟镇西沟村村民王贤珍坚信,只要想变会变,好日子就能来到。

茨沟镇西沟村将三变改革做实做深,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利用乡村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发展农家乐与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促进安居村庄向经营村庄转变。西沟村在对49户危旧房实施提升改造基础上,又对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进行了改造,如今,改造后的西沟村家富、景美、村和谐,已吸引来村投资的社会企业5家,发展民俗酒坊5户,民宿体验3户,农家乐12户,解决了当地87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死资源变活现钱,发展实惠胜过一打口号,农民兄弟信了、服了。

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成效,得益于三变。企业带动发展产业、合作社带领拓宽市场、产业大户带头致富,思路宽了,发展实了,路子稳了。

全区一是做好项目储备。坚持以规划定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明确项目的投资主体、建设规模、资金来源及完成时限等;二是寻找合作对象。立足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基础平台,采取外引内联的方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并签订初步意向性合作协议;三是确定承接载体。对具有合作意向企业的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经择优比选后拟定重点合作对象,在镇办指导下,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确定合作经营主体。

去年以来,全区通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采取能人大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村两委班子+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推进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循环工业、休闲旅游三大产业发展、与一区三园建设、与全区400余户四上企业的有效对接,实现了工业、农业有机融合,提升了大产业促增收、管长远的能力。

牛蹄镇通过邀请在外创业成功企业京康、阳晨两大公司回乡投资,开山打造高效茶叶产业园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3年以来,仅京康公司就流转612户农户土地共计3071.52亩,与农户签订20年合同,年兑付土地流转费95.3万元。在公司的引领下,目前已形成土坪茶叶、花椒种植、高山蜂蜜、富硒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魔芋、核桃种植大户2个。在优势产业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直接催化作用下,牛蹄镇土地资源的产业资产属性日益凸显,一改往日山荒地废、一片荒凉的景象。

在牛蹄镇试点取得实效的基础上,汉滨区还在全区推进党委政府主导、产业搭台、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唱戏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全区三变改革的三个全覆盖:创业人员全覆盖。召回380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130名大学毕业生和吸引50名异地客商投身汉滨农业,实现了村村有能人,人人领产业;贫困村产业全覆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23个,农业企业36家,家庭农场130家,启动建设了瀛湖镇瀛天核桃、双龙镇汉水韵茶叶、建民办忠诚蔬菜、洪山镇健醇油茶、大河镇尚硒蔬菜等115个农业园区,其中省级10个、市级44个、区级备案61个,省、市级园区数量居全省之首,已建成面积24.1万亩,完成投资18亿元。截止2017年,全区共整合流转土地2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6.8%,流转土地农户4.58万户,占总承包农户的25.9%,其中1.92万户5.31万人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技术和资金入股经营主体,实现了贫困人口与经营主体连股连心,联产联业。

全站热点
新能源产业为潼关经济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2018-03-22 08:26阅读

周至:杨向喜调研检查“六河六带”项目建设情况

2018-03-21 11:33阅读

灞桥:灵动课堂硕果飘香,教育同仁齐来分享

2018-03-20 14:36阅读

高陵:这就是场畔!看得见农耕繁华,摸得到文化记忆!

2018-03-19 10:36阅读

国务院安委办第六督导组检查蓝田县“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2018-03-16 14:16阅读

临潼供电公司开展春检线路垃圾“第一清”

2018-03-15 12:01阅读

市商务局“六大行动”助力电商扶贫

2018-03-14 08:3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