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杨国涛
去年以来,洋县紧紧围绕建设陕南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示范县和“六个洋县”的目标,切实抓牢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整治浮躁、虚假、懒惰、扯皮等作风顽疾为切入点,不断下硬茬、出实招,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锻造出一支善谋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凝聚了强大正能量。找准着力点,立志唤回清净风
“深化作风建设的关键是要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在2017年初“激情、干净、超越”主题作风建设动员会上,县委书记胡瑞安对推进全县主题作风建设提出了要求。为确保发力精准,该县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追赶超越信心不足、开拓创新本领不强、干事创业激情不够、廉洁自律境界不高的问题,积极组织全体党员按照合格党员标准逐一对照查找思想认识、能力水平、务实担当和干净做人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1974个。同时,通过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持续推进问题整改,全县各级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累计整改问题1886个,整改率达95.5%。
按照作风建设与重点工作相互促进的要求,该县积极结合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及时在全县110个贫困村和有脱贫任务的非贫困村设置脱贫攻坚举报箱,并开通脱贫攻坚信访举报热线,进一步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同时,抽调专人成立检查组,深入全县18个镇(办)对违规收取摊派费用,克扣、拖欠钱款,集体“三资”管理等扶贫领域违规问题和吃拿卡要、欺压群众、作风不正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纪行为进行系统摸排,从严从重快速处置。县委主要领导先后对问题突出的5个镇(办)和1个县直部门的11名党政负责人逐一约谈,以铁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打开突破口,提振干部精气神
该县以“亮责问效”四项机制为抓手,全面提振干部精气神。按照“一人一状、一部一书”的要求,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在充分学习作风建设相关纪律制度和警示教育材料的基础上立下军令状7277份,各级党组织完善修订了承诺书671份,党委(党组)制定作战图62份,亮出了承诺,更亮出了责任。
为使作风建设成为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助力器,该县结合落实“三项机制”,积极在科级领导干部中实行积分制管理,鼓励干部激情干事、干净做人、自我超越。同时,全面推行目标责任考核“三色”预警机制。全年累计向县级领导及部门“一把手”发放交办任务单37份,发放红色预警提醒函7份,发放红色诫勉问责函9份,橙色诫勉问责函5份,对9个单位一把手进行了约谈,有效提振了干部干事激情和动力。
同时,该县还及时组建6个督导组和4个暗访组对全县18个镇办、57个部门单位主题作风建设开展情况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并对督导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踪整改落实。全年累计开展督导检查、明察暗访81次,印发督导通报3期,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点名道姓通报单位20多个,处理干部213人,持续传导作风建设的巨大压力。
拧成一股绳,书写超越大文章
问题找准了,整改到位了,凝聚的合力也就更强了。3月菜花黄,该县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成功举办了2017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主会场,全县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成为汉中油菜花海节举办以来游客数量最多、各方评价最高、对外影响最广的一次盛会。脱贫战场上,138名第一书记和280支驻村工作队扎根扶贫一线,倾心帮扶,4368名党员干部和贫困户“结对认亲、五联五帮”,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力促8个村7430名贫困群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队伍过硬了,群众支持了,超越的速度也就更快了。全省最大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洋县,中冶集团、海螺控股等一批中省知名企业进驻洋县。去年全年招商引资执行项目54个,到位资金82.77亿元,完成市定任务的137.8%。实施重点项目83个,完成投资123亿元,占年计划的122%,有机产业、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等特色产业走在省市前列。全年新培育规上工业12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6.3%。
作风转变了,工作实在了,发展的步子也就更大了。去年,该县先后创建成为全国朱鸟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双高双普县,成功举办2017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暨互联网+旅游主题会议、全省农村电商推进会及有机产业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0.9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9亿元,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95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9.2%,各项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