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起小吃店,住进保障房,摘掉贫困帽……“幸福很”成了眉县首善街道东关村脱贫户李芳的口头禅。今年春节,不同于其他店铺大门紧闭,李芳的小吃店照常营业,叫卖着她与儿子亲手包的饺子,母子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多包点饺子,晚上带回新房当年夜饭,剩下的在店里卖。”大年三十(2月15日)中午,在眉县荣华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吃店里,李芳和儿子正忙着包饺子(见左图)。记者看到,这家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擀面皮、肉夹馍、臊子面、稀饭等,而饺子却是李芳为了春节推出的“特色饭”。李芳说,现在家里只有她和儿子,丈夫患病去世后,一家人就没好好过个年,再加上为了给丈夫看病,他们不但卖了房子,还花光了所有积蓄,只能租住在一间平房里,连个厨房都没有,年夜饭只能凑合一下。直到2016年5月,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李芳经营起了小吃店,日子才逐渐好转起来;去年11月还搬进了保障房,终于可以过个像样的“年”了。
当天,李芳还邀请记者去了她的新家。记者看到,李芳居住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有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和两个卧室。屋子打扫得干净整洁,门上早已贴上了对联,阳台的玻璃推拉门上还贴上了喜庆的剪纸。“我已经申请脱贫了。”李芳说,自己39岁,有收入、有房住,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幸福。
本报记者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