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
日子一挨上腊月就变成了圆的,如车轮一般,“轱辘辘”一眨眼就转到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神的节日。
“民以食为天”。一年365天,家家都要动烟火,所以家家都要敬灶神。据说最早祭灶神的祭品和一般祭品没什么两样,无非是酒肉美食,到后来渐渐变成了献糖果,而且演绎出用糖果把灶神的嘴塞住,让他上天时给玉皇大帝说好话不说坏话,就是人常说的“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其实,这些都是世人的杜撰。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给灶神杜撰出用糖果塞住嘴的说辞,显然是凡人受了这句俗语的影响。想想灶王爷是何等人物?玉皇大帝指派下凡的,岂会为一点糖果就丧失原则。更有甚者,说是给灶神祭献的糖还必须是能粘牙的糖,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让他升天后说不成话。如此杜撰,更是离谱,别说那样灶王爷说不成坏话,连好话都说不成了,被粘住嘴巴,那灶王爷该有多难受?还敬拜呢,简直就是虐待!灶王爷升天后要待一个月才回凡间,敢保玉皇大帝不会帮忙给他的爱卿灶神解嘴巴之困?那样的话,灶王爷该说好话的都说成坏话了,人们岂不是弄巧成拙。
所以,尽管临近腊月二十三,澄城的大街小巷常常能听到琼锅糖的叫卖声,但我仍然倾向于另一种祭献灶神的祭品,那就是坨坨馍。烙坨坨馍一般都在晚上,过去人不怕麻烦,在面粉里加入夏天采摘的干椒叶面和调料,揉搓成圆饼,然后在专用的石子上烙,烙出来的坨坨馍香、脆、干、酥,非常适合灶王爷那样的年长者食用。如今都简便了,用平时蒸馍的面,做成圆饼状在电饼铛上烙,方便快捷,也不用把握火候。只是细心的人还在面里垫上椒叶、油盐等调料,用来祭献灶王爷,也算灶王爷没白来凡间,至少尝到了现代烹饪设备生产的祭品,比过去吃那种用心不良的粘牙糖强多了。在澄城,腊月二十三的坨坨馍不但用作祭灶王爷,人们还把坨坨馍送给嫁出去的女儿,据说是让女儿记得到了正月初回娘家给父母拜年。
过年讲究团圆。圆又是中华文化的典型符号,寓意着和谐自然、团圆美好,正好契合了人们过年的心情,坨坨馍就这样承载着人们对年的期盼,一年一年,香飘万家。
华山风骨渭水襟怀渭南日报自己的品牌2018年1月10日——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