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闯
收购、分拣、包装、快递……近日,勉县茶店镇小砭河村村委会里一片繁忙,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正忙着将收购回来的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包装发送到千里之外的江苏南通市。“最近忙坏了,我们得赶着年前把订单完成。这是我们村合作社成立后的首批订单,是团市委帮我们争取的,可不敢马虎。”小砭河村副支书、村合作社理事长晏红伟高兴地说。
小砭河村地处勉县深山,交通落后,村上经济社会落后,无集体经济,是全省深度贫困村。在团市委包扶下,村容村貌正发生着可喜变化。但如何增加村民收入、实现集体经济零突破,一直是团市委和村“四支力量”思考谋划的重点。经过深入调研,团市委驻村工作队提出了“发挥优势,靠山吃山,个户发展,集体带动”的发展理念。一方面通过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从事木耳、香菇、土蜂蜜等土特产品经营,最终形成“党支部+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围绕这一思路,借助苏陕合作,团市委与南通市团市委签订了两地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依托南通青年商会下属会员企业的销售渠道将汉中地区的优质土特产品推广到南通及长三角地区。此次,小砭河村正是借了团团合作的东风,接到了南通企业的三笔订单,销售了香菇250斤、木耳150斤,实现了该村几十年来村集体的首次收益,更坚定了村干部们的创业信心和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据悉,目前小砭河村合作社在团市委和市青企协的帮助下正开发品牌,设计包装,准备参加江苏南通地区的扶贫产品展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