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慧芬 李荷
圆脸、寸发,双目炯炯有神,声音浑厚有力……1月24日,在宁强县代家坝镇白猿沟村,记者见到了我市90后脱贫攻坚带动民星黎清军。这位在乡邻眼里很喜欢折腾的农村孩子,靠着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和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正带领更多父老乡亲走在脱贫致富路上。今年28岁的黎清军出生在宁强县巨亭镇赵家坎村,这里坡陡沟深,土地贫瘠,是有名的贫困村。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和很多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农村孩子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入职“陕建集团”,做起了建筑技术管理员。工作之余还开了2家淘宝店,忙碌的生活和可观的收入让他倍感充实。但家乡父老艰苦落后的生活现状时时萦绕在他脑中,让他深感不安。
2015年1月,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很不解的决定:辞去稳定工作,毅然返乡创业。“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就是想回来给父老乡亲做点事情。”他笑着对记者说。
在他的家乡,食用菌种植是老百姓一直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但是传统食用菌产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生产,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技术含量低、整体效益低等问题。另外,没有保鲜冷库,没有烘干库,没有大的市场销路,再好的菇也卖不上好价格。如何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是他回乡后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2015年1月12日,他带着食用菌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踏上了列车,独自去了河南、湖北、福建等地的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先进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和大型食用菌机械制造公司。2015年1月27日,他拿着全部积蓄和从亲友处借的钱,再次去了河南和湖北,购买了全自动接种机、半自动装袋机、拌料机和扎口机等一系列先进食用菌设备。自动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种菇成本,而他和食用菌材料生产大公司签订的供货协议,能够为菇农直接供应种菇材料,并免费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销路,这些到位的服务深深激发了菇农的积极性。
2015年5月,他再次筹集资金,在宁强县代家坝镇白猿沟村租用土地,修建厂房和办公用房,注册成立了“宁强县聚鑫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新型现代农业、新型菌类的开发和示范试点,中药材的规模性种植,农副产品贸易流通等。并把本县农副产品资源整合,“线上”“线下”同步协作,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订单式销售。同年8月,他新建了冷库、烘干库,安设了变压器和大型碎木机。同年10月,他再次注册了“宁强县聚鑫木材加工厂”,办理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彻底实现食用菌产业从原材料木屑加工、自动化装袋接种、香菇收购、废袋废棒回收的“产”“供”“销”一体化的食用菌产业综合发展项目。同年11月,他与英国进出口产品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第一批30吨价值200余万元的干菇出口协议,迈出了干菇出口的第一步。通过国际标准“低农残”质检合格的产品,进一步出口到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创业至今,他的公司实现产值达970万元人民币,带动新增产业户近40户,其中带动当地贫困户30余户50余人发展产业和劳务就业,短短一年零十个月发放人工工资20余万元,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他本人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创业明星”荣誉称号、2017年度“汉中市好青年”荣誉称号。
“现在,我每天都会在中国食用菌网上查看购销信息,并通过淘宝等平台签订订单,前几天刚向四川和江苏方向销售了800吨鲜菇。”黎清军对记者说,后期,他将继续探索农业产业化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形式吸引当地群众投入产业发展中。以公司带动,产业引领,推行“企业+政府+基地+贫困农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使贫困户走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